功利主义者的悲哀(1 / 1)

搞垮日本的拜金主义

我认为,盛行于当今社会的错误价值观是导致人们对交际能力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

例如,崇尚“会赚钱的人比追逐梦想、坚持信念的人伟大”“金钱比社会地位及名誉更重要”的拜金主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价值观。

记得我上高中时,班上有好几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滩市(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东部)当地娱乐行业里呼风唤雨的人物。然而,他们从没想过要继承家业,而是想成为医生、律师这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因此拼命学习考入了滩市市立高中。同时,他们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们。至少在当时,很多家庭都认为社会地位及名誉要比金钱更重要。

时过境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金钱当作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再是当初的就读学校的知名度、自身的名誉及地位等。

赚钱并非恶事,可有些人却在贪欲的驱使下抛弃理想、丧失人格,他们勾结政客,通过榨取穷人的血汗来塞满自己的腰包。对于那些把梦想放在第一位的人而言,这种做法他们是绝不会苟同的。

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以赚钱为乐,也有人愿为理想献身。然而,在这个原本应存在多重价值取向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却出奇一致。也许这就是导致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

女性改变世界

当今日本社会简直就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也许这么说有些偏激,但我们的确看到有的人不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错误采取视而不见的消极态度,还有的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若无其事地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类似事情还发生在一些教育考试的相关环节,比如办公自动化能力测试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我看来,办公自动化能力测试就是一项华而不实的考核,它只注重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不重视实际能力。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考察的就是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些表现得很活跃且善于跟老师打交道的孩子能获得常规考试之外的加分。

假设两个学生在考试中分别得了100分和80分,但他们会因为老师的态度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测评分数。前者可能因为不会讨老师喜欢而只得到4级评分,而后者却可能因为会讨老师喜欢而得到5级评分。

由此可知,“善于曲意逢迎者即成功人士”这种风潮的始作俑者就是学校的教育体制。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讨好老师要比努力学习更重要。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性选择人生伴侣的态度。她们应该选择那些更有志向、更重视名誉的男性,而不要太看重多金男。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孔之见。

一般来说,凡是进取心强的男性,其雄性激素分泌也较为旺盛,更容易获得女性的芳心。个体身上的闪光点是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因。

比起国际红十字会的医生和胸怀大志的创业者,当今女性更崇拜那些暴发户,如果她们的观念不发生转变,那么这个社会就依然是一个拜金主义的社会。可以说,女性决定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男性改变家庭

也许有的女性朋友听了上述言论会愤愤不平,不满我把世风日下的责任都归结于她们。我并非要将责任推卸在女性身上,而只是想强调女性的选择是左右社会潮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男性应承担的责任又是什么呢?我认为,男性具有为家庭掌舵的重要责任,这同样也是我的个人观点。

假设有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当其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踢足球或玩躲避球时,他却独自在教室一声不响地画画。作为这类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认可他们身上的优点呢?我想大多数父母会逼迫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尽管自己的孩子并没做错什么。有些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身边没朋友就慌了手脚,只知一味指责孩子,妄图通过外力来改变孩子的原有个性。

父母的教训不一定都利于孩子成长,因为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与其绞尽脑汁地让他克服缺点,不如尽可能发挥他的长处。

很多为人母者都表现出对孩子关注度过高的倾向,她们不仅会担心孩子没朋友,还喜欢左右孩子的个性及思维方式。这可能源于女性对脱离群体者的天生敏感。如果此时父亲也表现得忧心忡忡,那么孩子很容易产生“我没有朋友”“我是失败者”这种自卑的想法。所以,此时父亲必须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

在当今这个功利主义社会里,很多人认为那些不善交际、勇于追梦的人是徒劳无功的弱势者。所以,很多男性也开始害怕没朋友、被排斥,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也很无奈。

然而,那些不善交际的人、追求理想的人并非都是徒劳无功。

我们应充分了解每个人在个性、能力上的差异,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都要做到扬长避短,这样你终归会有所收获。

无论拜金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只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僵化而死气沉沉。我们至少要在家里创造一个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和谐相处的宽松环境。当父母中有任何一位表现得惊慌失措时,另一位必须要给予其他成员充分的安全感。尤其当家庭航船的舵手判断失误时,身为男性有责任将这条航船重新带入正确的轨道。

而且,“示弱”也绝非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