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庞杂事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那么,“依赖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此,引用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的儿科医生熊谷晋一郎先生的话供各位参考。熊谷先生因出生时患有新生儿假死后遗症而引发脑性麻痹障碍,不得不终身坐在轮椅上。他在阐述残障人和健全人的不同时,曾对“依赖”做过如下论述:
“很多人误以为残障人士必须依赖各种事物才能生活,而健全人则无须如此。事实正好相反,很多健全人都处于依赖各种事物的状态中,而残障人的依赖对象却极为有限。我认为,‘健全人’无非就是通过增加依赖对象来降低对单个事物的依赖程度,并由此产生无须依赖任何东西的错觉。”(选自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人权启发中心《TOKYO人权》第56号刊)
例如,当人们遇到自然灾害时必须从大厦五楼逃生,健全人会使用电梯,如果电梯出现故障则会选择走楼梯或爬梯子逃生。此时,坐轮椅的人就无计可施了。再比如洗澡时,健全人既可选择独自泡澡也可去公共浴池,甚至还能享受桑拿浴。行动不便者则只能在家里洗澡,而且还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忙。然而,这些也并不足以说明健全人无须依赖任何事物。
对此,熊谷先生认为:“健全人口中的‘独立’不过是对庞杂事物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无须依赖任何事物的错觉。”
善于与孤独为友者多有数个依赖对象
很多人认为“依赖”是“独立”的反义词,具有贬义色彩。“依赖他人”更会给人一种依附、撒娇的印象。然而,这里提到的“依赖”是一种类似于好友之间互相依靠的关系。
归根结底,人类是一种必须依赖各种人、各种事物才能生存的生物。
你是否意识到这样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依赖各种人与各种事物的过程中生活着。对此我们应时刻铭记于心。
当一个人的依赖对象越多时,他对单个事物的依赖程度就越低,因此他的独立性及掌控孤独的能力也就越强。其中,让人最有安全感、应对孤独最有效、最具深义而毫无依赖症的副作用,同时又能带给我们自信与从容,让我们懂得分享与分担的就是“对人的依赖”。
依赖症就是一种因依赖对象过于有限而患上的疾病。其成因源于个体原有的多重依赖对象因受到限制而无法正常行使机能,从而逐渐放弃对人的依赖转而依赖某种事物或行为。
因此,越是善于与孤独为友的人,其可依赖的人或物也就越多。
关键词为“互相支撑”
最近,因伴侣的语言暴力而导致离婚(又称Moral Harassment离婚)的案例逐年增多。健康的婚姻关系不能是一方言语放肆而另一方只顾委曲求全,长此以往婚姻终会土崩瓦解。
因此,我们要构筑起一种能让双方互吐心声、互相支撑的关系。
首先应明确的是人与人相处不能只强调“自我”或“对方”,应做到互相依赖。
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互相支撑”。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然而,我们每个人心里除了可与人分享的秘密之外,还经常潜藏着一些“坏念头”。例如,看到有人受欺负时我们会暗自打抱不平,听到带有歧视性的言论时我们会心生不满,偶尔遇到某人大肆诋毁别人想出面制止时,也多因为会被嘲讽而选择闭口不言。
此时,只有挚友才能让你无所顾忌地**心声。在好朋友面前,我们无须衡量言语得失、无须计较说话的分寸,彼此接纳的人之间不会产生趋附他人的压力。
对于自己非常重视的人,要确立互相依赖的理念。为了觅得这样的知音,我们大可不必故作随和、谨小慎微,而应该试着以诚心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