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许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我们最了解又最不了解的人往往就是自己。
之前曾提到“知识如同海中小岛”,我们对自身的了解程度与此极其相似,即了解自己越多就越发看不清自己。
“自我”这一存在真是不可思议啊!
虽然常听到“寻找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这类话,但我相信很多人根本没弄懂其中的真正含义。
此时,我们要试着从书中寻找答案。因为读书是了解自己的最有效途径。
请浏览一下自家书架上排列的书籍,何种类型的书居多,其书名又是什么呢?其实,你的抱负与理想就隐藏在那些曾经读过的书中,它们会将你的兴趣、爱好、世界观等尽皆呈现出来。
“那些随手翻看的书籍透露出个人喜好,正是它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你。”
这句话出自一位大学教授。他还提到,当一个人重拾旧书时,会恍然间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期望与目标,也会看清今后的努力方向。对此,我深表赞同。
当你对现在的自己感到陌生时,请回到书架前,试着回忆那些曾经读过的书籍,它们会帮你认清自己,并会为你今后的发展指明大致的方向。
有些人爱好藏书而非读书,通过这些书籍我们同样能猜到当事人的兴趣所在。假若重拾旧书让你对当初购书时的情景浮想联翩,那么这次你可以试着把它读完,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榜样就在书里
英语中“Rolemodel”一词,即“榜样”之意。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找自己的榜样。
我相信,很多工薪族都能在池井户润的商战小说以及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大家知道小说的情节多为虚构,但我们仍对书中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当主人公历尽艰辛、战胜困难时,仿佛自己也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虽然极具魅力,但个性及生活背景大多较为复杂,并不太适于作为榜样。然而,文字塑造的人物相对单纯,更易于读者把握其作为榜样的特质。
想有怎样的人生?
怎样面对困难?
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想,只有书中的人物才能给出较为明确的答案。
一位女性编辑朋友曾跟我谈起她的体会:
“一次回老家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几本孩童时的读物,不觉备感亲切。其中一本名为《玛蒂尔达》的小说更是我的最爱,当时还立志成为主人公那样优秀的女孩。然而,现在的我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回想起来心中不免涌起歉疚之情。”
由此不难看出,童年时的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深远的影响。那些长大后放弃读书的人,可以偶尔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读过的书。如果你感到孤独,正好说明你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独处与自省。
每个孩子心中都曾有过一个关于超级英雄的梦想,想要去拯救世界或伸张正义。现在看来这些想法显得不切实际,因为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是,我们无须彻底否定那些天马行空的念头。当你真正领悟到“英雄”的特质与可取之处时,就会逐渐认清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