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孤独的优势(1 / 1)

孤独的天才们

世间被称为“天才”者数不胜数,追溯他们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不曾孤独过。

发现万有引力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出生3个月后,父亲就去世了,3岁时母亲又改嫁,他自幼就成长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里。由祖母带大的牛顿逐渐养成一种善思、沉静的内向性格,他没有玩伴还经常被同龄的孩子取笑。也许是为了消磨空闲时间,他竟把家里各处都刻上了日晷,儿时的牛顿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

另一位天才就是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将原有的物理学理论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曾被认为患有学习障碍症,即对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着迷,而对没兴趣的事物则不闻不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及常人的一半,甚至在5岁时仍不会说话。爱因斯坦上学时偏科非常严重,数理化成绩优异,历史、语文等科目的成绩却一塌糊涂,这也导致他在升入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的考试中曾一度落榜。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的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大学任教,而他却因被教授嫌弃“懒惰”而无法留校。不得已他只好边打工边找工作,就这样过了两年,他终于在一家专利局谋得了职位。对爱因斯坦而言,这两年的无业生活让他饱尝了无人认可的孤独感。

可以说,后来那项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与这种“孤独”不无关联。

他们非但没被孤独打垮,还能借此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孤独与思考的相容性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说过:“天才不会让自身思想局限于凡人铺就的轨道。”我认为这句话堪称经典。

孤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思考的时间,让我们深入研判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正是这种习惯造就了天才们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并最终使他们在科学领域里取得重大成就。

也许很多人并不奢望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然而这些天才当初也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青年,他们也曾对未来感到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但是,天才不会在孤独中沉沦,而凡人却会被孤独慢慢消磨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酒精和游戏中虚度光阴。

孤独是依赖症的重要诱因,但同时又是培养独创性与独立人格的天赐良机。

孤独是培养独创性的良机

“孤独就是天才的试金石”,那些非凡的创造力与全新的灵感正是根植于“孤独”的土壤。请试想一下,对社会常态事物不抱任何疑问的从众者自然不会产生怀疑与纠结的情绪,而天才们的世纪性大发现却缘于他们对常态事物的不认同感。

总之,这些天才的人生基调就是不从众、不被常识左右。然而,天才毕竟也是人,也有各自挥之不去的烦恼。但是他们从未停止过思考,所以能获得那些世纪性的伟大发现。

我想,手持本书的您可能正处于孤独而苦闷的情绪中。

也许是因为不认同某些世俗观点而无法与周围人保持一致,也许是因为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备感郁闷。

总之,不要逃避孤独,要敢于直面孤独。

此时,你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不愿与他人保持一致,为什么不愿认同他人的观点?

尽管我们一时很难得出答案,但思考本身就是培养独创性思维与独立人格的过程,而孤独正是激发这种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具备创造性与个性的人才会显得强大而富有魅力。

正如司汤达所言:“天才不会让自身思想局限于凡人铺就的轨道。”即使我们无法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顶尖的科学奇才,也可以成为自己生活圈里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