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很多,那些能够创造机会和得到机会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李嘉诚常常告诫自己的属下说:“当你提出困难时,请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一个解决方法是最好的。”可以说,主动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是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必要条件。但是,曾在微软打拼多年的“打工皇帝”唐骏并不满足于此。
我做过公司老板,知道当老板的管只会提建议的人叫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会让老板讨厌。老板对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解决方案的人会有好感,但一般不会重用。而老板最信任的则是,除了做到前面两点,还能论证出方案可行性的人。
如果当初唐骏仅仅是按照李嘉诚的忠告去展开自己的工作的话,那唐骏传奇可能就不存在或者说要推后几年出现了。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自传中,唐骏用事实对自己的这一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
我所属的部门负责设计、开发并向外发布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等非英语国家及地区的Windows NT软件。整个多语言版本开发部门是一个三百多人的大团队。微软当年开发多语言版本的思路是:先开发英文版,再将英文版移植到其他语言版本上去。
以Windows中文版为例。从英文版移植到中文版,并不只是翻译菜单那么简单,许多源代码都得重新改写。比如Word里打完一行字会自动换行,可英文是单字节的,中文却是双字节,一个“好”字,就很可能“女”在上一行末尾,“子”却到了下一行开头。所以最初的Windows 3.0上市后,中文版过了九个月才上市。到了Windows 3.1,更是滞后了一年多。Windows 95情况稍好,但也差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
我越看越不顺眼:常年雇那么多人做新版本,成本太高;全球各语言版本推迟那么久上市,贻误商机。我很快得出结论: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开发模式没有找好。我开始动起了脑筋……
当时我构想出的新思路是:改变Windows的内核构造,把英文内核变成国际化语言的内核。这样,移植便大大简化,只需进行简单的界面翻译即可,而且可以做到与英文版的进一步开发同步进行。
按照李嘉诚对员工的要求,唐骏发现了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他完全可以将问题连同解决方案上报给上级,然后做“甩手掌柜”,静候上级的审核。但唐骏并没有这么做。结合自己昔日的老板身份,唐骏认为,公司老板最信任的是那些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能论证出方案可行性的员工。
思路确定以后,我需要得出改造模块的样本。Windows操作系统有2800多个模块,如果我一个人将这些模块逐一做出来,可能要花五十年或者一百年时间。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分三大部分,我认真分析这三大部分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找出一种模式可以同时应用于这三大部分。然后我每部分各选做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块,可以充分显示我的思路的正确性。之后,通过我的各种论证,证明这样的模式改造对公司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将自己的开发模式进行实验论证,并得到完全可行的结果之后,唐骏写了一份书面报告。在报告中,唐骏不仅提出了问题、拿出了解决方案,还将自己在论证解决方案时编写的程序放了进去。
事实上,唐骏的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从他的直接上司的评价里可以看得出来:“唐骏,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带来解决方案的人,但你是唯一一个为解决方案找到论证办法的人。”
顺理成章地,唐骏从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一跃成为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唐骏得到了提拔,并不是仰仗突出的技术,也不是依靠新颖的创意,因为在他发现Windows多语言开发模式上的漏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有不少人向经理提交了自己的书面解决方案,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对解决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这就是企业一直强调的执行力,也是唐骏认为自己在微软最成功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