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加减法(1 / 1)

千万别让自己的工作变成孙悟空的头,砍掉一个长出两个,越砍越多,越长越多。

这是一个忙碌的社会,每个人都像走马灯一般,和工作奋战,和时间奋战,以至于连停下来思考一下的空间都没有。“我很忙”这是我们平时最常说到或听到的一句话。是的,因为工作做不完,因为想做的事太多,所以我们就心急火燎地、匆匆忙忙地做每一件事。

但问题是,我们的“心急火燎”、我们的“匆匆忙忙”是有用功吗?能带来我们想要的更快、更好的成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样会使我们陷入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逻辑。

事例一

有位市场营销部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时间比较紧,他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最终样稿时不仔细,对于广告中提供的服务部电话号码错误没有及时更正。广告播出了,错误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错误虽小,但影响极大,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完全阻隔顾客跟公司的交流沟通,甚至还会给顾客留下不负责、不真诚等极其恶劣的负面印象。

发现问题之后,这位经理忙作一团,一边打电话给广告公司,让其暂停广告的播放,一边安排手下人员前往广告公司监督错误的改正,同时还要写报告向上级领导检讨自己的失职……他忙了大半天才把这件事搞定,又不得不加班来弥补被耽误的工作。

事例二

一位经理交代秘书寄出两封问候函,分别给公司正在洽谈中的两位合作伙伴。因为这两家公司是相同性质的,所以经理决定通过寄问候函来加深对对方的了解,以做出最后的取舍。

很不幸,秘书太忙了,每天堆积如山的工作使得她无法小心谨慎地做好每一件事,结果,她把两封信装反了。这件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当两家公司负责人知道那位经理脚踏两条船后,在进行合作评估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此次合作。

为了做出对错误的弥补,那位可怜的秘书接连一星期不间断地给两家公司负责人打电话解释、说明。但任凭秘书如何费尽心机、死缠烂打,对方始终没有表示明确的合作意向。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应该是处于越做越少的减法逻辑中,做完一件,少一件(排除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新任务)。比如,你有三件工作,那么做完一件,就剩两件;做完两件,就只剩下一件……

可是,大多数像走马灯一般的工作者,往往是每做完一件事,因为错误,又多出两件需要处理的事;或者是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又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他们的工作就像孙悟空的头一样,砍掉一个长出两个,越砍越多,越长越多。

此刻,他们已经偏离了工作的正轨,进入了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逻辑中。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是我在参加工作之后不久,一位领导告诉我的一句话。同时,它也是上述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后来我又发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最快捷、最划算的工作之道。如果第一次没做好,浪费了做事情的时间不说,还要花费时间返工。同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是使我们的工作进入良性的减法逻辑的有效方式。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进入恶性的加法循环——做完一件多两件。

所以,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你还忙吗?当然忙!但希望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句话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