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人正当红(1 / 1)

专长的多样,只是“好用”的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态度。

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做精是员工的核心竞争力,那是不是说,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就万事大吉了呢?对自己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是不是就可以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呢?当然不是。

柳博是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凭着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类拔萃的文笔,他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出版社担任责任编辑。专业能力强是柳博获得社长赏识的一个方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当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出版,每个人都很忙。由于人手不够,编辑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被主任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是常有的事。其他编辑被派去一两次就怨声连天,只有柳博每次都心情愉快地接受所有指派。

包书、送书、售书,柳博几乎待遍了出版社的所有部门,与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混了个脸熟。柳博踏实做事的风格、笑脸迎人的态度给每一位接触过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他人开口,只要时间允许,柳博全都来者不拒。

一直在暗中观察员工表现的社长暗暗点头。后来,柳博的工作更忙了,但忙的却是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出版社规划的一些重点选题的讨论,社长总是点名让柳博参加;向知名作家约稿,也少不了柳博出面……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昔日的同事依然在案头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柳博的职业生涯却一路顺风顺水,就算不能用“坐直升机”来形容,那也是坐上了高速电梯,从责任编辑到编辑主管,后来又跃升至出版社管理层高级管理人员。柳博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成为出版社独当一面的大将级人物。

每一个人在公司中都有其特定的职位、明确的职责,这是社会专业化的结果。但这绝不代表每一个人只能做一件事,只要做一件事。在时间紧迫、任务紧急的特殊情况下,愿意配合上司,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完成额外工作的员工,通常是公司积极培养的对象。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气度和有职业精神的表现。一个勇于负重、任劳任怨、被老板器重的员工,不仅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也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能够主动为上司分忧解难。

日本知名财经杂志《President》曾提出一个有关人才的“好用”的观念。“好用”的人工作态度积极、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愿意挑战新事物,也愿意以公司的需要为己任,主动为上司排忧解难,而不是故步自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满自得。

事实也确实如此,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但凡是活跃在各个企业内的“香饽饽”人物都有一项特质——“好用”。尤其是在21世纪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职场人士是否具有“好用”的特质对其毕生事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孙文是某汽车公司的销售经理。一天晚上,公司发生了一件十分紧急的事,他需要发通告信给公司所有的营业处。时间之短和营业处数量之多使得他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当孙文安排一个做速录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老大不愿意,一副为难的样子说:“这件事与我无关吧。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到这话,孙文怒火骤生,但仍心平气和地对那个速录员说:“既然不是分内的事你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就这样,那个员工失去了工作。理由很简单——她在公司是个不“好用”的人。不可否认,任何一个企业,即使像微软那样近于完美的企业,也会有很多漏洞。即便是最完整的人事规章、最详细的职务说明书,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人应做的每一件事都讲得清清楚楚,肯定会临时跳出一些事来,老板当然也会临时给下属下达某个工作任务。上文提到的那个速录员在公司急需用人时表现出的置身事外的态度,绝对与“好用”的原则相违背,被公司淘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面对公司的事务,我们不要以“这不是我的工作”为借口,漠然不理,而应该抱着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积极思想,从大局出发,为公司的前途着想。

其实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如果我们用提高自己能力的积极心态来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能把工作当成机会,把指派当成锻炼。

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想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存活下来,请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用”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