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职场成长的内在动力,轻松破解职业倦怠,这是一个员工自我提升的基础能力。
有没有觉得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潭死水,每天上班都是忍受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当初是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吗?你每天开心吗?
网络上愤怒的人很多,但你有没有想过,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而平淡的日子需要我们自己找乐。如果你是上述“愤青族”的一员,不妨向下面这位刘小姐学习学习。
刘小姐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一个普通录入员。如果要说她和别的录入员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她在工作中找到了一项新的乐趣——偷偷地和别的录入员进行一场比赛。
首先,刘小姐选择了坐在她对面的女同事。那个女同事的录入速度是每分钟120个字,而刘小姐是每分钟100个字。
20个字的提高,对于任何一个录入员来说,都是一个挺容易实现的目标。可是,这却为刘小姐的工作找到了无尽的动力。她再也没有时间来发“工作枯燥无聊”的牢骚了,而是全力投入自己设定的“游戏”中。
一个月后,已经具备了每分钟140字录入速度的刘小姐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向录入组组长挑战,组长的速度是每分钟180字。
渐渐地,刘小姐的变化开始被周围的同事发现——她总能快速地完成工作,而且错误率极低,这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那年年底,在公司照常进行的业务考核中,刘小姐获得了第一名。而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同时到来了,录入组组长刚好调换工作,刘小姐当然是最合适的接替人选。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刘小姐并没有放弃学习。她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录入员,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游戏”:向编辑看齐。
刘小姐利用休息时和同事聊天的机会,经常向编辑请教一些专业问题,还自己买了与编辑相关的专业书,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一到两个小时。一年以后,刘小姐在自己的“游戏”中又一次胜出了,她考入了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并最终获得了学士学位。
如今的刘小姐已经是这家文化公司的正式编辑了,而她至今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小游戏”,仍然不断地在心里向专业水平更高的职场前辈们发起挑战。
在任何一份工作中,80%以上的事情都是烦琐而机械的,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远离枯燥与乏味,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呢?刘小姐采取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把工作作为一个课题来攻克,解决难题,人就有了兴趣。
学会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给自己“加油”,挖掘职场成长的内在动力,轻松破解职业倦怠,这是一个员工自我提升的基础能力。要学会自己安排工作,尽量把工作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学会自我激励,才能自我成长。
追求工作中的快乐之道,需要我们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快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在南方的海边有一个很大的鱼市场。几年前,这个鱼市场是一个没有丝毫生活气氛的地方。大家每天把鱼从船上卸下,又把它们装进岸上的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劳动。他们整天抱怨,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沉重。
一次,迈克和朱迪打赌,他们都声称自己往筐里投鱼最准。于是,他们决定来一场比赛。比赛开始了,规则是在一定时间内看谁往筐里投的鱼最多。好奇的人们都围过来观赛,并且有好多围观者加入了比赛。后来,他们开始在工作中比赛,看谁往筐中投鱼投得最快最准,获胜者将会被众人拉去喝酒。再后来,他们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再也没有人认为他们的工作乏味了。
有时候,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和他们一块玩投鱼游戏。即使是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试一试。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入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临走时还会情不自禁地买下一些鱼。
这种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他们用餐,共同分享他们工作的快乐。甚至还有一些公司的中层领导专程跑到这里来,向鱼贩们请教快乐的秘诀。
鱼贩们的做法不仅给自己枯燥沉重的工作找到了乐趣,还是一种不错的刺激销售的方式——把销售过程转化成一次让人难忘的亲身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工作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中只有“工作”这个主题词,压力就会缠绕着你。你要相信,再枯燥的工作也有其快乐的一面,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抱怨、去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