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招 诱发孩子的独立思考欲望(1 / 1)

陋习点评

说到独立思考能力,对成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更不用说孩子了。但锻炼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旧刻不容缓。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很多家长所说的“多提问题”,那只会让孩子变成“十万个为什么”,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不受他人的影响,继而去做一些事情。

不少家长习惯性地让孩子“随大流”,也就是说别人做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起码这样做不会出大错。可是,这种人云亦云的方式,却抹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孩子遇到什么事都只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身后,有麻烦了就求助于他人,丧失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要锻炼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本事,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让他们在日后的人生中阔步向前。

教法随想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取都是长期的过程,绝非像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样子。那么,父母如何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喜欢上独立思考呢?

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这里的问,是自问,也就是自己大脑中要打个问号。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对一切充满“疑问”,而后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参悟,父母不要总是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尝试问问孩子水的作用是什么,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的。

适当的“辩论”。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辩论比赛,先告诉孩子每一方的观点,让孩子理解,之后在看的过程中,适当向孩子发问,以此刺激他主动思考。再则,可以就某一个简单话题与孩子展开辩论,不管孩子说的对与错,起码在参与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思考的状态。等结束后,再予以纠正。

通过讲故事做总结。培养独立思考的方式不一而足,讲故事是比较简单且有效的一种方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针对情节、人物等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后解答。故事结束后,可以让孩子自编类似的故事或者讲讲心得,这都能有效地刺激他们去主动思考。

事例解读

吕亮的爸爸很注重对儿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他知道儿子喜欢听故事,就利用故事来刺激儿子多多思考。通常,他都是把故事的开头和过程描述的很详细,绘声绘色,但就是不讲结局,每次都让儿子自己补充。

比如,讲述《熊爷爷历险记》,会把熊爷爷如何闯过一个个关卡讲得扣人心弦,急得吕亮每次都大叫“熊爷爷快跑!”“坏蛋在你后面!”但马上要结束时就会戛然而止,问吕亮:“儿子,你觉得熊爷爷会怎么样?”每到这时,吕亮都会学着爸爸的样子,绘声绘色地编出一个自己期望的结局。之后,爸爸会把书上的结局讲出来让吕亮对比,偶尔,爸爸发现儿子所编的结局更为出色,比故事书中的还要好。吕亮就在这种方式下逐步提升着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