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招 引导孩子培养自己的主见(1 / 1)

陋习点评

天下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鹦鹉”,只会“学舌”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可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决策,当孩子尝试这样做时,便被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慢慢地,孩子放弃抵抗,什么都听父母的,逐渐变得没有主见,凡事都不敢自己做主,凡事都要过问父母,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鹦鹉”。

可见,父母不应该过分干预孩子,要在适当的时候,变成灯塔,在培养孩子有主见的路上指明方向。

教法随想

1.鼓励孩子多问问题

孩子是否提出问题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被接受的:这个问题是被认真对待还是被推迟;无论是说教还是有趣的谈话,这会让他感到骄傲、被认可,还是尴尬?鼓励孩子多提问,锻炼的是组织问题的思维,这种问题,也就是自我主见的呈现。

2.独立的决策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独立决策是成年人的能力,孩子应该足够听话。事实上,我们所缺少的是这种能力并不只是在16岁或20岁时突然出现,所以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是很重要的。这要求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听取孩子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父母的态度是鼓励他们敢于决策的关键。

事例解读

家义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父母对他说的一切,他几乎都会记在心里,不管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或者是从电视新闻里了解的。这种听话,让家义的父母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孩子真省心。

不过,由于“省心”,家义也变得胆小怕事,什么都不敢尝试,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他都生怕出错而不敢参与。父母知道家义的情况,也有些担心,希望家义能够有一些主见、勇敢一些。于是,他们带家义去了一次游乐场,让他去尝试平时不敢玩的娱乐设施,还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分析。

几周之后,父母发现了家义的变化。那天,一家三口到动物园,看到了黑猩猩的房间里面挨着玻璃的地方,有三条横放的很粗的绳索,别人都说这是给黑猩猩玩耍用的。家义看了看后说那是为了防止黑猩猩发怒撞坏玻璃用的,并且十分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经过询问工作人员,证明家义是正确的,他为自己能坚持己见而高兴,人也变得更加勇敢。家义的父母也从这件事上体会到别让自己的孩子太听话,那样孩子会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