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让孩子养成独立人格 第51招 让孩子用奉献精神完善人格(1 / 1)

陋习点评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给孩子买了很昂贵的玩具,告诉孩子不要给别人玩。一些父母甚至为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些东西而自豪,认为他们是优于同龄人的。毫无疑问,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会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没有奉献精神的性格习惯,日后走向社会,也必然会因此吃亏。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是完善其人格的重要一步。

教法随想

第一,多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由此,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人们之间的生活差距,了解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别人支持的人。同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与之相关的电视新闻、书籍、报纸等,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孩子去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让孩子懂得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并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第二,有机会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若条件允许,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比如,父母利用自己的休息日或者假期,和孩子一起打扫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捡拾垃圾,或者和孩子一同捐赠多余的衣服。

事例解读

薛云是一名小学教师,她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她的班上每个星期都会进行“活雷锋”评选活动,被评上的会发放奖励。等到六一时候,会再选出大家心目中真正的“活雷锋”,并颁发奖状。这样一来,只要发现地上有垃圾,所有的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去捡,要是某个孩子吐了,大家也会争着去弄一些沙子来,但是,每次都是她亲自把呕吐物扫到垃圾箱里,其实她知道,孩子们怕脏,所以她必须身体力行,为他们做出榜样。

很快,孩子们看着宛若自己妈妈一样的薛老师不怕脏、不怕累地收拾这些又脏又令人作呕的东西后,也开始抢着去打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似乎都开始有了奉献精神,大家都争当“活雷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