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当人们相处的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父母总是正确的,孩子总是错的,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我的父母认为他们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即使不对,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一定是对的,我真的无法忍受。”一名用户在知乎上写道。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显得不自信,因为他们总是被否定,他们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些孩子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是向父母证明自己,并努力按照父母的想法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因为他总想取得别人的认可并深受别人意见的影响。
教法随想
适当地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一些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他们的权威,影响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我不同意这一点,我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会犯错。
事例解读
这天,湖南长沙市民孙先生回到家里,恰好看到儿子正拿着一瓶啤酒喝,已经是满脸通红了,孙先生又吃惊又生气,快步上前夺走了啤酒瓶,不禁怒斥道:“你个臭小子,还喝上酒了!”
儿子却不以为然,借着酒劲儿边挥手边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不是每天都在喝吗?”
孙先生一下怔住了,他想不到儿子居然会说出这种话,对老子居然还有意见!不由得火冒三丈,大喊:“真是反了你了,竟然敢说你爸爸!”抬手就是一巴掌。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爸爸完全一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架势,且不说孩子不能喝酒是合理的,单看父子俩交流本身,就可以看出平日里父亲是权威式的角色,说一不二,是做决定的人;儿子则有点“逆来顺受”,凡事都要听从父亲的,所以也就有了那种逆反的举动和话语。
很多时候,当孩子指出父母的错误时,我们首先应该欣慰地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他们的心智成熟了。继而,虚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批评,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才能继续成为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