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原则和底线(1 / 1)

格局决定结局 陈烈仲 1147 字 2个月前

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上的碎片化信息每天都以汹涌澎湃的态势向我们扑来。毫不夸张地说,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坐在家里,就能知晓世界各地正在发生什么。

获得信息和服务的便捷性,让不少人变得迷茫起来。草根在互联网上仰视着豪门生活的同时,便往往想要真正拥有。工薪阶层被眼前局促的生活限制,也往往会憧憬物质享受。如果人们这种对于物质方面的渴望,能够转化成正能量,倒也还好,至少能够成为一个人努力奋斗的主要动因之一。可坏就坏在有些人动了歪念头,毫无原则和底线地牟取利益,甚至越过雷池触犯法律底线。

时下在移动互联网上非常流行小额信用借贷,这种便捷的借贷方式令不少人铸成了大错。小丁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二线城市的小学当美术老师。由于他所处的地方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加上他又不是主课老师,所以每个月工资卡上微薄的薪水对小丁来说是件极其郁闷的事情。

后来有银行到小丁所在的学校宣传信用卡,小丁发现信用卡会根据用户的信用情况给予相应的额度。有了这些额度,自己平时购物消费就可以先花额度,然后等工资到账了再还信用卡。小丁觉得这样能够缓解自己手头拮据的现状,于是就和其他老师一起申请办理了信用卡。信用卡用得顺手了,小丁发现支付宝上的蚂蚁花呗跟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差不多,而且申请非常简单,于是就申请开通了蚂蚁花呗。

这下小丁手头不紧张了,他终于有钱花了。于是他经常很豪爽地请朋友吃饭,后来交了女朋友,更是常常给女朋友买贵重的礼物。大家都以为小丁发了财,可现实却是,每到还款日,小丁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小丁的工资是有限的,他就算办理再多的信用卡,还款实力没有改变。然而小丁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底线,他听说支付宝上的蚂蚁借呗可以借出现金来,就天真地认为,用借呗借出来的钱去还花呗和信用卡不就好了吗?这确实是个金融白痴才会犯的错误。小丁明显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无论使用哪一种信贷业务,都需要支付给信贷机构利息。信用卡消费虽然有免息期,但如果超期没有还款,就会产生利息,再向银行或者支付宝借钱去还信用卡就会产生出更多的利息,那不就意味着欠了更多的钱吗?

等到小丁真正用亲身经历体验了一把这样的信贷运行规律后,他身上背负的债务已经有10万余元了。最后小丁实在没钱可还,欠款越拖越久,越欠越多,他便接到了信用机构的通知,如果再不还钱就要走法律程序了。没办法,小丁只好伸手向父母和八十岁的爷爷借钱。于是宠爱孙子的爷爷,拿出了原本是用来养老的钱,帮小丁把这个欠钱的大坑给填上了。

这个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月光族,看似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其实却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他们错就错在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经济实力,有些人还因此想去钻法律的漏洞,挪用单位、公司财产。更有甚者会去抢劫、杀人,从此走上不归路。

任何时候,经济实力和法律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有多少能力就去办多少事情,有些事情以目前的经济实力难以完成,那就先去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再去实现目标。不要妄想投机取巧,更不要冒险去触犯法律底线。法律面前不容半点试探,假如极其愚蠢地轻视了这一底线,那么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除此之外,道德底线也应当被我们所重视。品格是一个人格局的灵魂所在,大格局的人,应当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高尚的品格有哪些呢?比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善良、正直、乐观、积极进取、孝顺等等。在这个世界上,但凡是好的、正面的东西,都充满了正能量,我们也只有在正能量的驱使下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走的每一步路才可以称得上是正确的。

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包青天铁面无私的黑面形象,出镜率可以说非常高了。包青天是我国南宋时期的包拯,他断案严明、秉公执法。包拯当官期间,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他帮助老百姓减免赋税,改革诉讼制度。正是因为包拯严守道德底线,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所以后来人们便把他加以神话,特别强化了他在开封当官的经历,同时给他赋予了黑面包公这样一个更加威严的形象。这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们对于包拯这样一个坚守道德底线的人物的信赖。

根据经验和教训形成的做事情的原则,也应当是我们所坚持的。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学习生存和适应环境。你用发现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你的所有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些受过的伤、吃过的亏,最终都会转化为经验和教训,我们铭记这些,往往就能保证自己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久而久之,我们便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做事情的原则,这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行为体现。

比如有人曾经在街上拿着手机边走路边刷朋友圈,结果被坏人抢了手机不说,还让自己受了伤。从此以后,这个人便坚持走路不看手机了。还有某个写手,为了多赚些稿费,一次接了两家公司的项目,可到头来却不能按时交稿,损失了信用,于是后来,这位写手便每次只接一家公司的一个项目,坚持完成一件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灵活地看待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大原则要坚持,同时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生搬硬套经验和教训,也未必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先对现实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然后再去灵活地决定自己应当坚持些什么。

总而言之,大格局的人首先就应当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也只有在头脑中明确了原则的界限,做事坚持相应的底线,我们的行动才会有价值。当你的头脑中明确了做事情时自己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标准,那么前进的节奏就会加快,效率也会变高,就可以全身心地向着自己理想的人生格局奋勇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