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很多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它们绝对不是在表演艺术。要知道从北往南飞需要经历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仅靠一只大雁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是最有力量、最有经验的,当头雁扇动翅膀时,能带动起一股气流,若雁群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不必休息很多次。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从而有利于维持整个雁群的持续飞行的能力。
这个现象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启示:造势不如借势。若能借力去做事,将会事半功倍,轻松成事。在社会里,其实很多人都懂得造势不如借势这个道理。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里,这个道理被广泛地实践应用。其实在打造和经营社交资源时,能够学会借力,也能收获很好的结果。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若你懂得巧妙运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力,会让你想做的事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借助名人的名声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其实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方法。借力名人效应,让有分量的人替你说话,为你“背书”,你更容易获得更多人的接受和信任。这是你在经营社交资源时,必须掌握的一大法则。
如果你善于应用名人效应,甚至能让美国总统帮你卖书、卖衣服、卖自行车、卖汽水,你相信吗?这并非开玩笑,只要你策划得法,操作得当,美国总统也照样乐意为你服务。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一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向其征求对这本书的评价。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意与他过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评价说:“这本书不错。”没想到,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批书很快便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让总统给点评价。总统上过一回当了,便想奚落他,于是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后,脑子一转,又做广告说:“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结果书又很快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新书送给总统,让他给个评价。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没想到,出版商还是能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这次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对此哭笑不得,商人却因为善于借助总统之名而大发其财。可见,巧妙诠释名人的话,你的生意就能获得大大的改观,甚至大发横财!
我们知道,名人掌控和操纵着某一领域的话语权,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如果能够借助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你便能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可是名人往往不是一般人容易接近的。我们怎么样才能跟他们搭上线,让他们为我们说话呢?史坦芬·艾勒为我们提供的方法是:“把鲜花送给‘实力人物’身边的人,即使他们看来只是你心目中的小角色。”哪怕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一位家庭主妇,甚至是小孩子,也不要放过和他们结交的机会。说不定,这些“小角色”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决定你的前程和命运。所以,在为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值的同时,请及时提升社交资源的质量和广度,筛选出那些可以助推自己发展的有名望的社交资源。荀子说过,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
为什么名人推荐会那么有效呢?因为除了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外,对熟人同样也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名人推荐的人,人们也会认为即使不如推荐者,被推荐者也肯定不太差。
另外,我们这里所指的有分量的人不一定是社会名流或者商界大亨,其实无论其名望或者地位是高还是低,只要有助于你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你登上高处的“梯子”,他的影响力和威信就对你有着很大的用处。因此,从你走上社会开始,就要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尽量去结交更多的人,去积极地发现和接近那些有名望的人,要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单枪匹马已很难成功,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名人的力量是你一定要学会借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