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经常会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工作时间长了,对工作的好奇心、新鲜感逐渐消褪,**也日渐泯灭,最终趋于平淡。每当这时,我都会对他们说:虽然我们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从事的是平凡的工作,却不能平庸地去对待,应该拥有一点精神,保持一定的**。
**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能够让人更快速地成功。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即使其他方面暂时看起来不是那么出色,以后也往往会有所成就。成功者通常不会无精打采,无论是学习、演讲,还是娱乐活动,他们总是充满了**。
韩国出版市场研究所所长韩基浩曾说过:“如果缺少**,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像是在服苦役。但是,如果你胸怀**,即使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你也可以从中找出乐趣。**能够让人跨越年龄的鸿沟,青春常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能够让人的精神和信念得以成长。”
对于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将心中的想法付诸实践,将手头上的事做得更好;**能够缓解人的身心疲惫,集中人的注意力,发掘人的潜能,活跃人的思维。
**存在于我们对所有事物的探索中,它是一切创造活动和工作的动力。**是创新工作、追求卓越的动力所在,对工作没有**,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到最后可能一事无成。
微软公司宁愿任用曾经失败的人,也不会聘用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
在对应聘人员面试时,微软会进行一个名为“挑战”的秘密测试。“挑战”的最早版本出现在口头进行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测试者可能会听到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公开试题,例如:不用秤,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答案并不唯一。被测试者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利用逻辑为自己的答案进行辩护,连续挫败两次“挑战”,答案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如果被测试者不断地改变答案,得分为零,面试失败。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官会引导应聘者说出一些完全肯定、毫无争议的正确答案,然后说“等一下”,故意和他唱反调,直到应聘者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应聘者多半会选择放弃,而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被录取的。只有富有**的应聘者,才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才可能被录用。
普通的微软员工是怎样看待工作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总会在周末开车出门,去见“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在微软任职的李开复在办公室里看见他,就问他:“你的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
在微软,员工都想有机会参加全球性公司内部会议,这些会议对新员工更有着强大的震撼力: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技术的痴迷和对客户的热情。会议通常会在大家的欢呼、眼泪下结束。
一位微软人说:“没有这种热情,跟客户交流时,是很难说服他们的。这种热情就来自于某种内在的东西,在微软工作,热情与聪明同等重要。”
工作热情是一种洋溢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珍贵的精神,是对工作的热衷、执着和喜爱。它是一种力量,能让我们有能力去解决最艰深的问题;它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它具有一种带动力,洋溢于表、闪亮于言、展现于行,影响和带动着周围更多的人投身于工作中。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的理论: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热情×工作能力。按照这个公式,如果没有工作热情,价值也就等于零。没有工作热情,工作时就会胡干乱干,只会坐在办公室中熬时间、躲检查、等吃饭、等工资、等休息……热情是推动工作的灵魂,在**的支配下,身心的巨大潜力就会被调动,产生动力,创造奇迹。
希尔的写作通常都发生在晚上。一天,希尔工作了一整夜,因为太专注,觉得一夜仿佛只是1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他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停下来吃了点清淡食物外,没有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希尔根本就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
因此可见,**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经常会听到有些人抱怨:工作单调乏味、提不起兴趣、任务太繁重、薪水太低、同事难相处、领导脾气不好、公司没有发展前途……大家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你会有这么多抱怨?是什么让你在工作中变得麻木?是什么让你远离工作?曾经热情高涨的工作**“跑”到哪里去了?是谁偷走了你的工作**?
韩国通用集团总裁李采旭在《千金难买的**》里提出:“人应该充满**地去面对生活,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能例外。”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他才拥有了现在的成功。在反反复复的日常生活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职场中,我们的**很容易被消磨殆尽。这时,我们应该想想自己当初澎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