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就像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方向、耳朵不能同时听到两个声音一样,我们也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有一个“专心致志”的故事流传很广,说的是古时候围棋大师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想着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另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这样,虽然他们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但前者一事无成,后者却成了有名的围棋能手。
就像学围棋一样,很多人都不缺乏追求成功的行动,也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有人成就了一番事业,有人却始终一事无成。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做到专心。不专心的人,往往都缺乏毅力,不能长久坚持。
专心致志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对每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非常重要。唐代学者张文成在《游仙窟》中说:“心欲专,凿可穿。”说的就是如果能专心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凿开山洞。
但是,有的人就是这样,不专心,目标不定,期望过多,好高骛远,一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就想到了另一个,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是三心二意,虽很努力,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缺乏恒心,结果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什么事情都办不好。的确,一个人做事若无恒心,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一个人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或事情,体现了他对自我心智的管束。做事不专心的人,很容易三心二意、心思散乱、马虎大意。
专心致志,就是要控制自己的大脑、思维,集中注意力。无论是什么人,他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将事情做好,最好的途径便是专心致志。
记者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他回答说:“别的我什么都不会,只好做数学。”从中足以看出,他对数学破釜沉舟般的专心,也正是由于这种专注,才成就了他。
《世说新语》中“管宁割席”的故事就发人深省。
管宁和华歆年轻时,关系非常好。两人整天都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读书、一起睡觉,相处得很和谐。一次,两人一起出去劳动,到菜地里锄草。他们努力干活,顾不得休息,没用多长时间,就锄了一大片。
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感到很奇怪,将大片泥土翻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出现了一个闪着亮光的黄澄澄的东西。管宁定睛一看,黄金!他自言自语地说:“我当是什么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便不再理会了,继续锄草。
华歆听到管宁的话,心里一动,立刻丢下锄头跑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管宁看到他这副样子,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说:“要想得到钱财,就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说:“我懂!”可是,他依然捧着金子左看右看,舍不得放下。管宁盯着他,他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不情不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由于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唉声叹气。管宁看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还有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看得入神时,外面忽然人声沸腾,鼓乐四起,中间还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的吵嚷声。管宁和华歆离开座位,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一位达官贵人乘坐轿子从这里经过,随从都武器在腰、服装统一,行走在车子周围,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妙的图案,车帘是五彩绸缎,四周布满了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异常华贵。
管宁不以为然,看了一眼,便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华歆却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为了看得更加真切,干脆放下书,跑到街上钻进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看到华歆的所作所为,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感到异常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他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咱俩的志向和情趣完全不同,从今以后,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管宁明显知道专心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想要取得并不容易。其关键在于,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凭着对目标的专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相反,浅尝辄止,三心二意,只能让你和成功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