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识的人,往往更有智慧(1 / 1)

善于做事的人,不会靠力量来争取,完全可以智取。“斗力”的结果,往往只能两败俱伤,即使勉强取得胜利,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跟对方的智慧做斗争,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汉朝有人为了博取皇帝的欢心,经常给皇帝讲笑话。皇帝每每被他逗得捧腹大笑,结果他在朝廷中混得游刃有余。史家都看不起他,叫他“弄臣”。这人就是闻名遐迩的东方朔。

有人说,东方朔是只会逢迎拍马的人,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东方朔之所以能在皇帝面前保持热度,靠的是一种在官场生存的高明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敢进善退的人生胆识。

汉武帝即位之初,广招天下有才能的人。东方朔有理想、有能力,没有错过这次大显身手的机会。他给皇帝写了一封用三千片竹简才写完的自荐书,重到需要两个人扛,文章的大意是:“我16岁时的阅读量就达到22万字,19岁就达到了44万字。如今已经22岁,身高九尺三寸,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做天子的大臣。”汉武帝读完这封自荐书后,立刻就让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东方朔为官的人生渐渐开启。

东方朔能够得到汉武帝的青睐,他确实是幸运的。可是,他的幸运又是合理的,为了抓住机会,他用一封自荐信,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出来,在众多的有才能的人中脱颖而出,其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经营大师巴菲特曾说过:“榨出我一克脑汁,再加上16000元,就可以创造出1000万的价值。”成功开始于智慧,即使你胆子很大,但是没有智慧,也就是一个莽夫。对于希望成功的人来说,聪明的头脑比千万的资金更重要!

只有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得好的永远都是有头脑的;没有智慧或不肯动脑筋的人,自然无法将事情做圆满,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缺少技能,可以拜师学艺;缺少知识,可以求学问道;缺少金钱,可以筹借贷款;但没有胆识和智慧,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资本。

在意大利有个小村庄,村里曾经没有任何水源,只能依靠雨水过日子。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村里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让人每天将水送到村子里。

村里的两个年轻人接受了这份工作,一个叫布鲁诺,一个叫柏波罗,人们把合同给了他们。签订合同后,布鲁诺便立刻行动起来。每天奔波于十千米外的湖泊和村庄,肩挑着两只大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庄,之后将其倒在由村民修建的一个大蓄水池中。为了保证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每天早晨他都会早早起床。布鲁诺起早贪黑地工作,很快就开始挣钱了。虽然这份工作很艰苦,但他还是很高兴。

柏波罗呢?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几个月中人们都没再见过他。看到没人跟自己竞争,布鲁诺感到很兴奋。那么,柏波罗究竟去哪了?原来,柏波罗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联合大家,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六个月后,柏波罗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费整整一年时间,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不锈钢管道。

后来,看到其他有类似需求的村庄还有很多,柏波罗便重新制定了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自己的送水系统,每一桶水他只赚10分钱,村庄每天都要消费几十万桶水,这样很多钱都流入了柏波罗的银行账户。

布鲁诺仍在拼命地工作,可是他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开始为未来担忧。

故事中,布鲁诺和柏波罗都在努力,可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聪明的还是柏波罗。布鲁诺虽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送去了水,让自己挣得了钱,可是一个人送的水毕竟有限,挣的钱也不多,跟柏波罗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柏波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定了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合作伙伴,开了公司,研制了输水系统……看起来,获得收益的时间比布鲁诺晚一些,但却一劳永逸,还能够扩展到其他村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这就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显著区别。两个人同样都努力,只不过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付出了不同的努力,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你想做一件事,不妨首先问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挑水?”“我只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一定要知道,成功仅拼命还不够,更需要聪明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

要卖力地工作,更要聪明地工作,这个道理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却很少有人会去实践。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工作量与成功关系密切——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获得的成功就越多。可是,拼命工作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只有用聪明工作代替拼命工作,才能多一些享受生活的时间,才能获得更佳的业绩。

美国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在《拯救自己从思考开始》一书中写道:“依靠别人的赐予,无济于事;只有自己开动脑筋,才能拯救自己的行为。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脑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思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成功的人肯定是善于思考的人。

佛瑞迪16岁暑假时,对爸爸说:“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想找份工作。”

听了儿子的话,爸爸感到很震惊,不过他很快恢复过来,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可是恐怕不容易,你知道的,现在工作很难找,尤其是你才16岁。”

佛瑞迪解释说:“你还没搞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你给我找份工作,我要自己找。还有,请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工作不好找,但我还是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工作,有些人总能找到工作。”

“哪些人能够轻松找到工作?”父亲带着怀疑问。

佛瑞迪回答说:“会动脑筋的人。”

之后,佛瑞迪就在“事求人”广告栏上仔细寻找,结果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应聘者需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某个地方。

为了提前面试,佛瑞迪没有等到8点钟,7点45分就到了面试地点。结果,这时候已经有20个男孩在办公室外排队等候了,他是第21个。

为了引起面试官的特别注意,佛瑞迪开始了一段令他感到痛苦而快乐的程序——思考。最终,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文字,然后折整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立刻将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这位秘书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6年,经验丰富,如果他是个普通男孩,她完全可以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子上等吧。”可是经验告诉她,眼前的男孩并不普通,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非凡的气质。

秘书收下了纸条,拿过来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她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桌上。老板拿过纸条,看了一眼,看到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第21位,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老板不禁哈哈大笑。最终,男孩得到了工作。

佛瑞迪之所以能够应聘成功,主要是因为很早就学会了动脑筋。会动脑筋思考的人,不仅可以发现问题,也能解决它。

不会正确思考的人——尤其是遭遇各种挫折以后,也就无法通过正确的思考方式发现并克服自我危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运用智慧,灵活处理问题,不能僵化,不能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