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贵了,妈妈没那么多钱。”
“你爸爸可不是有钱人,你别乱花钱。”
“咱家穷,你和别人比不得。”
…………
你会不会因为担心太过于满足孩子的欲望会宠坏他,而选择向他哭穷?生活里,这样的妈妈并不鲜见。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因为怕妈妈觉得太贵拒绝他,只好选择压抑内心的欲望;当孩子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因为不敢问妈妈要钱买礼物,或者担心自己买的礼物太廉价而被歧视,干脆拒绝不去……面对经常哭穷的妈妈,孩子也会变得内心匮乏,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小敏穿的衣服不是姐姐穿小了的,就是亲戚朋友送的,妈妈很少给她买新衣服。
有一次,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穿着一件白色公主裙来上学。裙子洁白无瑕,下摆是由低到高的弧线,微微蓬起来,随着小朋友的步伐轻轻摆动,就像波浪一样漂亮。一整天,小敏的眼睛都盯着这件公主裙。
放学后,她第一次向妈妈强烈地要求买一样东西——这条裙子,但妈妈果断拒绝了。
妈妈说:“那条裙子好贵的,妈妈可买不起。你每个月都要交托管费,上个月你姐姐才交了学费,你们要再乱花钱,妈妈真的养不起。”
之后,又有一次,她在超市里看到一种包装很漂亮的巧克力,便缠着妈妈买。
妈妈生气地说:“买买买,你怎么那么爱吃?这一盒巧克力抵得上妈妈一天的工资了,你知不知道,妈妈上一天班有多辛苦?!”
妈妈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虽然不那么锋利,但扎进肉里却令人难受到窒息。之后,她再也没有向妈妈提过买东西的要求。
长大后,她虽然买了不少漂亮衣服,却很少穿,有的衣服甚至只在家偷偷试过,从不穿着出门,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配。她羡慕那些自信大方、想要什么就去争取的女孩,自己却始终没有勇气做到这一点。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后来,她偶然得知,小时候自己家里并不是真的那么穷,妈妈那么做只是希望她从小懂得节俭,不要乱花钱……那一刻,她忽然对妈妈生出了一股怨恨。
当孩子被妈妈用“没钱”“买不起”的借口一次次拒绝,一次次失望后,就变懂事了。喜欢的零食不敢开口,想要的玩具不敢要求,该有的快乐不敢争取,这种被迫压抑天性而换来的“懂事”,真的太残忍了。在压抑中长大的孩子,会因为穷而过早成熟,甚至一生都会被“没钱”“自卑”的阴影笼罩。
在他们心中,永远有一个角落藏着对物质匮乏的遗憾,也许是一件衣服,也许是一个玩具,就像一个黑洞,一辈子也填不满。
有心理学家说,父母在童年满足孩子的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就会在哪些方面保持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相反,如果孩子在物质上一直未能被满足,金钱就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枷锁,让他困在其中而无力挣脱,成为一个唯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的人。
很多人长大后因为金钱铤而走险,或者表现出过度的贪婪,就是因为小时候穷怕了。在《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受贿的金额高达两亿多,但他说:“我一分钱都没有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孩子童年时期因为贫穷而产生的匮乏感一旦形成,将终生都难以摆脱。
其实,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并不是只靠物质来划分,如果孩子没有被灌输“穷”的魔咒,即使家里生活真的不那么富裕,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孩子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
电影《佐贺的超级外婆》讲述了小主人公德永昭广因父亲去世,妈妈无力抚养他,将他送到佐贺乡下外婆家的故事。
外婆家的日子穷到不行,她虽然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但家里仍然经常只吃白饭没有菜。
外婆对贫穷并不在意,而且她总有神奇而层出不穷的生活绝招。
比如,外婆会在腰间系一根拖着磁铁的绳子,走路的时候就能把地上的金属废品吸过来。她说:“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吗?”
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小河,她在河中央横了一根木棒,每天都能拦截到上游飘下来的畸形的小黄瓜、尾部开叉的胡萝卜以及表皮受损的水果。外婆说这是他们家的“超级市场”,而且送货上门,还不收运费。另外,拦截到的木头、树枝,晾干后就成了免费燃料。
偶尔,木棒什么也没拦到,她就遗憾地说:“今天超市休息吗?”
外婆给昭广的教育就是穷也要穷得开朗、穷得自信。她在拒绝为昭广花钱时,从来不说是因为自己太穷付不起学费。昭广提出要学击剑,外婆听说需要买专业的护具和面罩后就说别学了;昭广又提出学柔道,外婆听说要买柔道服后又拒绝了。最后,外婆说,我推荐给你一个好运动,你练习跑步吧。于是,操场上就多了一个不停奔跑的身影。
昭广在自己的作文《我的妈妈》中写道:“我到佐贺来以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妈妈。但是我不寂寞,因为我有外婆。我有两个妈妈,现在外婆就是我的妈妈。”
真正能影响孩子的不是家里钱多钱少,而是妈妈对生活和金钱的态度。真正好的教育是有什么经济能力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不必哭穷,也不必装富。有心理学家说: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满足不了或者不想满足,可以拒绝,但不要批评孩子乱花钱,不懂事。
妈妈永远不要告诉孩子“我们穷,所以我们配不上那些东西”,而要告诉他们,你在将来值得更好的!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