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妈妈不消沉,孩子才阳光 爱抱怨的妈妈,正在遗传不幸(1 / 1)

你伺候了一天客户,去接儿子的路上浏览了班级群里的消息,回到家一边督促儿子写作业,一边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而你的老公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臭袜子就扔在茶几旁边……你可能早就忍不住开始抱怨了。

你觉得自己真是太难了,抱怨几句也是理所应当。但你的抱怨就像毒气,孩子长期生活在有毒气的环境里,结果会怎样呢?

自从和爸爸离婚,露露的妈妈就开启了无休止的抱怨模式。

去串亲戚,妈妈抱怨亲戚们都是势利眼,欺负自己离婚带个孩子,对自己爱答不理;

去见个朋友,妈妈回来抱怨别人都有福气,只有自己倒霉遇见个薄情寡义的男人;

去开个家长会,妈妈回来抱怨露露不争气,抱怨老师不公平;

去买个菜,妈妈抱怨小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太黑心;

去一趟超市,妈妈抱怨人太多,价格又贵,服务还差。

…………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妈妈都能找到抱怨的缘由。开始的时候,露露还会劝劝妈妈别想那么多,但这通常会使得妈妈的脾气更火爆,说她什么都不懂。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露露刻意选择了离家2000公里远的城市。她想逃离妈妈,逃离妈妈的抱怨。但假期一回家,妈妈的抱怨更是变本加厉,说她没良心,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然后开始絮叨自己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多么不容易。

后来参加工作,露露更是能不回家就不回家,虽然她知道妈妈一个人把她拉扯大不容易,但她实在受不了妈妈没完没了的抱怨。

有一次,她工作业绩不错,发了奖金,就想给妈妈报个喜。谁知道电话一通,妈妈就开始抱怨,她甚至插不进一句话。本来她心情很好,想要和妈妈分享一下,结果一个小时下来,都是妈妈在抱怨,搞得原本兴冲冲的她一下子很失落。

那一次她觉得真的烦了,因为妈妈整天除了诉苦还是诉苦,像一个怨妇一样。从那以后,她连电话也很少给妈妈打了。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她,内心极度自卑,也不敢谈恋爱。她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如果有了男朋友,怎么带他见自己的妈妈?

妈妈们常常抱怨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小孩、做家务,抱怨孩子调皮不听话,抱怨老公不体谅……总之,好像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原本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这么做的,但一旦把表达方式变成“不得不做”的抱怨,内心就只剩下委屈和难过,甚至是愤怒。而且这种行为只会让身边的人也变得情绪化,或者会变相逼迫他们逃离你。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在爱抱怨和爱诉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这些表现:表面上很自大,骨子里非常自卑,表面上表现得无所谓,其实心底异常敏感;很早熟,不喜欢麻烦别人,害怕被人当作是累赘;不善表达,明明内心重感情,却给人生性薄凉的感觉;什么都不敢和父母说,什么事都默默放在心里;直接影响恋爱观和婚姻观,如果对方是个家庭幸福的人,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如果是男性,就不太敢结婚生子,害怕自己像爸爸一样每天都生活在妻子的抱怨里。

其实,爱抱怨的妈妈本身没有恶意,这也是她们自己觉得委屈的原因。但因为她们常常心怀不满,甚至仇恨,所以经常会陷入暴力沟通,把沟通变成一种攻击。结果,不知不觉中也把这种沟通模式遗传给了孩子。

一位婚姻不幸的女士说:“我结了两次婚,离了两次婚,从没体会过婚姻的幸福。男人说我太爱抱怨指责了。现在想想,这或许和我的童年有关。我妈妈就是个特别爱抱怨的人,我爸爸只会沉默,但我记得妈妈抱怨过的每一句话。时间长了,我甚至觉得妈妈的抱怨挺有道理的。然后,我也学会了用它们攻击别人……”

生活在妈妈抱怨中的孩子何其不幸?但妈妈们也并不是天生就爱抱怨,那么是什么让她们变得爱抱怨生活?

从表面上看,抱怨是外在因素引发的,比如孩子不争气、老公不帮忙、朋友不给力等。

实际上,抱怨是对自己的无法接纳,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内心的需求。你抱怨爱人,抱怨孩子,其实都是看不惯自己而已。一个内心无法接纳自己的人,在外部世界就会像一只刺猬,抱怨就是她身上的刺。她不断用这些刺来刺痛别人,以提醒别人关注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抱怨型妈妈没有足够的接纳自己的能力,但希望亲密关系里的人不要放弃她。她真正想要的是被丈夫、被孩子看到她存在的重要性,看到她内心的需求,并且能够接纳她控制不住抱怨这件事,然后给她温暖和安慰,以盛放她的不满、不安、焦虑、慌张和恐惧。

其实,妈妈爱抱怨,多半是自己的付出没有被看到,她是在索取认可和关注,这也许是她儿时未被满足的部分,是内在小孩的需求。既然是这样,下一次在抱怨的时候,不如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把“玩完的玩具,你从来不知道收拾”换成“我很累,我现在没力气收玩具,我需要你的帮助”,把“我都快忙死了,你就知道等着吃”换成“妈妈要做饭,你帮妈妈择菜好不好?”

心理学家总结了十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其中位于榜首的,就是有个过度抱怨的妈妈。为了孩子,请停止抱怨,让温暖在家中流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