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已经是所有父亲的共识。有远见的父亲不仅懂得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会引导孩子在名人传记中汲取营养,升华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格局。
梁启超先生一生育有九个子女,令人称奇又羡慕的是他的九个子女个个都很了不起。
起初,梁启超亦忧心几个子女的未来。贪玩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他的几个孩子在性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可作为父亲,他不希望孩子们贪图享乐做纨绔子弟。古人常说“少年养志”,于是梁启超想到让孩子们多读书,多读名人传记,他希望别人的成功事迹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感悟。在他的坚持下,九个子女也因此受益匪浅。
他的长女是才华横溢的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是有名的图书管理家,三女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儿是早期的新四军革命者,长子次子和五子均是国家杰出的院士,三子是军官,四子是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
梁启超先生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
名人传记是帮孩子“养志”的不二之选,这远比父亲空洞苍白地告诉孩子“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更有轮廓感。让孩子读名人传记,可以激励孩子以名人为榜样。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教育。”少年时期至为关键,这个时期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
名人传记类童书能够激励一代少年追逐理想,奋发图强,是孩子的成长刚需。就像梁启超先生说的:“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
例如读《苏轼》,可以让孩子看到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的乐观豁达。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在牢里关了103天后,被贬黄州。作为犯官,不仅受当地官员的监视,也没有住房。在山坡上自己盖草房的时候,正值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苏轼却不觉凄凉,反倒乐观地在屋子的四壁画起雪景,并给房子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雪堂。
为了让全家吃饱饭,苏轼率领家人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开垦了一片土地,靠种田补贴生计。但这块地非常贫瘠,全是坚硬的山石和各种荒草,苏轼没有怨天尤人,反倒给这块土地起名叫“东坡”,还给自己起了个雅号——东坡居士。
日子无比艰辛,但苏轼苦中作乐,放浪山水之间,作品也在此时达到高峰,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后来,苏轼被贬到更偏远的海南。他仍然是那个乐观豁达、闲适有情趣的苏东坡,身处穷山恶水却感叹海南的牡蛎也太好吃了。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后,再来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便会多几分体悟。
在中国历史上,有苏轼、杜甫、陶渊明这样的文人,有朱熹、诸葛亮、王阳明这样的圣贤,更有岳飞、文天祥这样的英雄。而在世界历史上,有苏格拉底、德谟士等英才豪杰,还有林肯、华盛顿、彼得大帝这些改变世界的总统帝王。
一本好的名人传记,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动力,在他失落时赋予他力量,在他骄傲时提醒他谦虚。更重要的是,这些来自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大人物,还能赋予孩子宏大的视野和格局。
当孩子的思想游历在名人们的成长经历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路上也充满泥泞、困境、纠结和痛苦时,就能深刻感知到他们的乐观、执着、不断成长,并坚信一切皆有可能。每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不是生来就伟大的,从他们的传奇经历里,孩子不仅能了解名人的一生,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秀的品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些收获就像光,将照亮孩子的内心和前行的道路。
当孩子把名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名人的言行。名人身上的意志力、优秀品质、才华学识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名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和启发,会植根于孩子的内心,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未来的人生路上发挥指向标的作用。有人说,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中小学语文教材应当多选一些传记。现在教育部正组织编写一套新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套新教材就选了不少名人传记,并鼓励学生多读传记。”
多读一些名人故事,让孩子认识那些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伟人,不仅能让孩子获得精神的榜样,还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和人生格局,让孩子以名人为镜,关照自身,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