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喜怒哀乐,他来说你来听(1 / 1)

人是感情动物,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我们的情绪非常膨胀时,便急切地想要找一个人分享。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欢喜,我们心里的欢喜会更甚;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哀伤,我们心里的哀伤会减半;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愤怒,我们心里的愤怒会慢慢削弱……成年人尚且需要与他人分享情绪,更别提敏感且不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了。

孩子是一个独立体,从他出生后,喜怒哀乐的情绪将伴随他们一生。由于他们年龄尚小,感官往往比成年人要敏锐,以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会被扩大很多倍。比如,明明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

对比成年人来说,孩子的控制力要弱太多。当他们内心的情绪波动较大时,他们不懂得自我控制与调节。以至于当他们欢喜时,会将欢喜表现在对人说个不停的行为上;当他们愤怒时,会将愤怒表现在歇斯底里的怒吼或对人与物的拳打脚踢中;当他们哀伤时,会将哀伤表现在没完没了的大哭中;当他们快乐时,会将快乐表现在闹腾和调皮捣蛋中。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安静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就能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从而阻止孩子调皮捣蛋和胡乱发脾气。

在孩子心中,他最想亲近的人就是父母,他心中的喜怒哀乐最想分享的人也是父母。然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当孩子想要对我们敞开心扉,想要说一说他们的心事时,我们都有耐心听他们说一说吗?

张颖在一家大企业担任总监,是一位职场“白骨精”,而她职场上耀眼的成绩都是她用大量时间拼搏出来的。可想而知,她留给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一天,张颖下班回家,劳累了一天的她一进家就倒在沙发上想要放松一下。这时,她七岁的儿子童童开心地走到了她的面前。

童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前几次的考试中,他都没有考过满分,但这一次期中考试,他语文和数学都考了满分。对于这样一个令人开心的好消息,他最想分享的人就是妈妈。

然而,童童刚刚走到沙发边,张颖就对他挥了挥手,说:“童童乖,自己玩一会儿,妈妈现在很累,想休息一下。”

童童脸上的笑意一下子消失了,他嘟起小嘴,不情愿地去一边玩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童童再次想要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可是他刚开口喊了一声妈妈,妈妈的手机铃声就响了。张颖对童童说:“童童乖,你自己先吃饭,妈妈接一个电话。”然而,这个电话一接就接了半个多小时。

童童心里忽然感觉很委屈,他多么想要与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可妈妈为什么就不肯听他说呢?童童安慰自己,是因为妈妈太累太忙了。他打算在妈妈吃完饭后,再对妈妈说一次。就在妈妈吃完饭后,他笑着说:“妈妈,我有一个……”

童童还没说完,再次被张颖打断了。张颖快速收好碗筷,对童童说:“妈妈一会儿在家加个班,你在客厅玩耍要小声点,或是回自己的房间看看书。”

童童再也忍不住了,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他什么话也没说,跑回自己房间后,“砰”的一声,非常大力地关上门。而妈妈张颖则皱起眉头,似乎很不明白童童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但很快,她的思绪就被工作的事占据了。

接下来的几天,童童都冷着小脸,对张颖不理不睬。即使张颖的神经再粗大,她也发现了童童对她的疏离。她问童童怎么了,童童也不说。直到她帮童童收拾卧室时,才在垃圾桶里发现了童童这几天不对劲的真相。

原来,童童那天回到房间后,他非常愤怒地将考了满分的试卷撕了个稀巴烂,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张颖突然想起,那一天恰好是童童考试成绩出来的一天,而且童童好几次对她开口,但都被她打断了。张颖意识到,她的行为严重伤害了童童。她将孩子撕碎的试卷从垃圾桶里拿出来,小心翼翼地粘好。

晚上,张颖特地挤在童童的**,给童童说了好几个童话故事。最后,张颖亲吻了一下童童的额头,真诚地说:“童童,妈妈要和你说声对不起。以后你有什么快乐的事、不快乐的事,只要你愿意与妈妈分享,妈妈一定认真听你说,好吗?”说完,张颖从身后拿出了被撕碎的试卷。

童童一下子明白过来妈妈为什么要对自己道歉了,他嘟着小嘴,接过试卷说:“看你把试卷粘得这么认真的份上,我原谅你那天的行为了。”

就这样,母子俩和好如初。

童童考了满分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当他迫切地想要与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时,妈妈却不愿意聆听。最后,一件开心的事演变成一件令人伤心气愤的事。可见,父母的不愿意听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多么大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竞争非常激烈。一名女性想要在职场上做出漂亮的成绩,无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但是,这并不是忽视孩子的理由。工作很重要,但孩子更重要,因为我们工作是为了给孩子好的生活,工作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孩子。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要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抽出时间听一听孩子的喜怒哀乐。

当孩子主动与父母分享喜怒哀乐时,父母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同等的位置,要认真地去聆听,并给予孩子回应。例如,当孩子说到欣喜或开心的事时,父母也要表现得很欣喜、开心,因为父母的欣喜与开心是孩子欣喜与开心的催化剂,令他们的心情更加美好;当孩子说到伤心或愤怒的事时,父母认真聆听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慰孩子,耐心地抚平他们的情绪,之后再与孩子说一说自己对这些伤心或愤怒的事情的看法,帮助孩子走出低迷的情绪。

有时候,孩子会处于被动状态,父母不问,他们绝不会向父母吐露心声。这时候,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以此来判断孩子的心情如何。不要担心观察不出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都将喜怒哀乐写在了脸上和表现在肢体语言上。

例如,当发现孩子眉眼上翘,嘴角带着微笑,整个人非常闹腾活泼时,那就表示孩子一定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这时候父母可以主动询问孩子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开心事;当孩子愁眉苦脸,嘴巴高高噘起,整个人无精打采时,毫无疑问,孩子一定是碰到了伤心难过的事,或是让他苦恼的事,这时候父母可以主动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

在孩子还没有掌握发泄自己多余情绪的办法前,父母就是孩子的发泄点。不管是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我们都要将这些情绪一碗兜,做一个知心好妈妈,或是知心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