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自底层的声音(1 / 1)

我一直在想,在谈论先秦诸子百家、中国哲学的时候,有哪个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像孔子、老子这些开创性的人物肯定不能少,而墨子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家是先秦诸子中极为重要的一家,以韩非的说法,那就是“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更因为先秦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是一个思想极为自由和丰富的时代,如果墨子缺席了,那么这种丰富性将大打折扣!

如果没有墨子和墨家的话,整个思想史上所谓的思想创发、争鸣,都只是知识精英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哲学(或者说思想)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总是跟上层知识精英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是社会环境使然。但如果中国哲学更关注生活世界本身的话,就表明这种哲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有提升的可能,这里的每一个人就不能只是知识精英了。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它是全方位的争鸣,而墨子和墨家恰好代表了这样一种知识精英之外的思想力量。

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墨子是“农与工肆之人”(《墨子·尚贤上》)的代表者,即普通的手工业者和劳动者。毛泽东曾经评价墨子:“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椅子。”(《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劳动者,这是墨子身上独特的光环。首先,劳动者作为一个思想的阶层出现,表明百家争鸣的事实状态。其次,劳动者能够以思想者的身份登场,表明中国哲学精神在当时的成熟程度。我们一直都说中国是理性早熟的社会,而这种理性精神,在以墨子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中,有更为直接的说明。

也许正是因为墨子代表的是底层的声音,所以,墨家的观念其实非常简单直接,重视实效。相对于知识精英们的夸夸其谈来说,这种来自底层的思想和声音,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墨子认为,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必须“言必立仪”(《墨子·非命上》),即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要辨别是非利害是不可能的。由此,他提出了“三表法”,主张以三条标准去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他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在这里,墨子强调三个标准:第一,“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中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依据;第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广大群众的直接感觉经验为依据;第三,“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实际的社会效果为依据,考察各种言论、主张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给国家、人民带来效益。这三条标准,其实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思。第一条实际上讲的就是历史原则,我们所说的话,要经得起典籍中记载的考验;第二条其实就是现实原则,即我们的观念必须要合乎生活常识;第三条其实就是实践效果的检验,即能否产生现实效用。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三条标准不但是成立的,而且是非常准确和有效的。因为这才是真正源于生活世界的、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思想结晶。如果说哲学都难免会有空言的话,墨子的思想则是切实地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拒绝一切玄谈的。这是来自底层的墨子和墨家思想的宝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