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定”断除烦恼,不对生活失望,不对生活不满,让你的烦恼和痛苦找不到生长壮大的土壤。
当你处于定境时,你既不会去抓住愉快享受的经历不放,也不会一味抗拒令人厌恶的体验。你会以一种空灵的状态和这些经历与体验拉开距离,在这些经历与体验和你本身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地带。
理解力和企图心
在“定”的状态下,你能够看穿经历和体验的短暂和不完美,从而不再执著,这样无论是欢愉还是痛苦,都不会对你造成影响和伤害。佛教徒称这种不再执著的状态叫“出离”,有了这种出离心,你就不再会对生活失望,也不再会对生活不满。当然,你还是能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和各种警报,只是不会被它们干扰。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够理解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不会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直接让企图心冒出来——至少在冷静分析得失之前不会。
大脑的理解力和企图心都和前额叶大脑皮层紧密相连。让企图心保持“定”的状态,主要靠前扣带皮层中央区来实现。
坚定的意志让你不受羁绊
“定”能够让你在感受到所发生的一切的同时,不会被羁绊住。这会抑制大脑前扣带的功能,特别是在“定”的初始阶段,尤其如此。如果这种定境继续深入,冥想修行者会发现,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连续的静观状态。
知觉的世界工场,制造各种美好想象
“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成为一个异常广阔的知觉世界工场,成为意识感知的神经性补充。要实现这一点,靠的是稳定和深邃的伽马脑电波,这种伽马脑电波是靠大脑内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同步发出脉冲信号形成的,频率为30~80赫兹。有趣的是,这种非常规的脑电波模式恰恰是藏传佛教修行者们在深度冥想至定境时经常产生的。
有意识地入“定”,身心宁静
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能以循环方式发生互动。比如,当某件吓人的事发生时,你的身体会一下子被激活(包括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身体的这种变化被边缘系统感知后,边缘系统就会认为这些证据表明你遇到了威胁,于是就会发布命令,让你的身体产生更多的恐惧反应,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意识地进行这种以进入定境为目标的冥想修行,可以显著增强你的放松感和宁静感。
断除烦恼由“定”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逐渐深入一种深远的内在平静状态中,这是冥想修行到一定境界的特征。这种“定”,也会和你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给你带来极大好处。如果你能打破经历和体验中的感情色彩与你对外物攫取欲望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你能体会到愉悦,却不去追逐这种愉悦;能体会到厌烦,但不去抗拒厌烦;能体会到中性,但也不去忽视这种中性——那么,你就打断了痛苦形成的机制,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不会再受到它的困扰。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幸福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