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 让孩子走出去,学会向大自然借力(1 / 1)

大自然是人类的学习宝库,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探索欲极强的孩子,通过融入大自然,定然可以知道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现代父母把孩子的教育看成头等大事,以至于发出“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声音,为此,英语、绘画、跆拳道、钢琴、舞蹈……数不清的辅导班占用了孩子课余生活的一大部分。然而,就在父母紧锣密鼓地为孩子谋划未来时,也有些父母选择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让孩子回归大自然。

周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周女士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女儿出去玩,几十天的假期都在外面度过。如今,她们已经去过很多地方。

今年,她们去的是四川峨眉山。

周女士很早就预订了酒店,设定了计划,每天都有一项安排,玩累了就休息。因为时间充裕,她们的旅途并不忙碌。

在峨眉山,她们认识了许多树种,许多动物,女儿玩得不亦乐乎。在认识更多物种的过程中,她们每天晚上都会一起在网上查阅资料。如果在旅途中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就拍张照片,等晚上回到住处再查。不仅如此,周女士还顺带着给女儿介绍了各种文化,比如:山茶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等,这些知识无形中在女儿的心里扎了根。为了让女儿更容易理解,周女士给她讲了很多跟峨眉山有关的故事,飞来殿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最令人难忘的是母女俩在金顶看日出的经历,这让她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暑假,当众多家长都在为孩子报补习班的时候,周女士却带着女儿回归了山林。这种做法朴实无华,却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圈养,而是像案例中的父母那样,用最自然、最朴实的方法,陪孩子度过简单、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开辟一条单纯、朴实的路径。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还能让孩子的心胸宽广,成长空间也更加广阔。

方法一:假期,带孩子回乡下老家

国庆节,李女士带着女儿回到老家。老家院子里种着一棵枣树,树上结满了枣,沉甸甸的,枝头都被压弯了。女儿拿来一根木棍,踩着凳子,用木棍打枣,一颗一颗地往下掉,姥姥就一颗一颗地拾到小桶里,不一会儿小桶就满了。女儿看着满满的一桶枣,兴奋极了,高兴得又跳又叫。

当时正好赶上收玉米,李女士带着女儿到地里,帮着家人掰玉米,然后用车拉回家。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给玉米剥皮晾晒。看着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女儿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明年这个时候你还带我回来收玉米吧。”

大自然和农村生活能带给孩子最本真的快乐,这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教育。我国有一种“天人共育”的理念,顾名思义,里面包含了天育和人育。所谓的天育就是指自然教育,意思是说,人的成长离不开大自然的熏陶,大自然中有“人育”所不能赋予我们的东西。

虽说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变得越来越先进、完善,但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也在逐渐扼杀孩子的天性,让教育失去本真的色彩。所以,寻找机会让孩子回归自然,这一点值得引起父母的重视。

方法二:让孩子融入自然,切身体会

有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将来不一定不幸福,没必要让孩子成为生活小能手。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个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教育对孩子并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

试想,不知道面粉是什么农作物生产出来的,怎么能体会丰收对农民的意义?不知道水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可能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连地都不扫,怎么可能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总之,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认知丰富的人,大自然的教育必不可少。

在女儿有了自己的认知后,我就有意带她干农活。我记得有一年五一,为了让女儿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我就带她到农田里,教她认识小麦长什么样,成熟前和成熟后有什么区别;拎着小桶带她到地里现摘草莓,告诉她什么样的草莓能摘,还教她怎么辨识草莓的秧和叶;如果有大棚种植反季的农作物,我们会争取大棚主人的同意,进去逛一圈儿。

自从有了这次体验后,女儿时常让我带她去认识应季的农作物,比如玉米、高粱,辨认土豆秧和红薯秧等。渐渐地,通过这些“田园课程”,女儿学到了不少,比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的其他孩子知道的都多。

现在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父母也意识不到告诉他们粮食、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他们自然就不会关心,也体会不到农民种植的辛苦,所以才会出现饭菜吃不完就扔掉,水果咬一口不好吃也扔掉的情况。

从现在开始,带孩子融入大自然,而不是只给他们准备各式的零食和漂亮的衣服,还自认为这是孩子最渴望的。实际上,让他们多跟大自然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能从中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