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博爱才是真正的爱(1 / 1)

爱心,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暖人的光环。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到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

从小,李霞就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结婚之后,家庭条件虽然算不上太差,不过因为婆婆长年卧病在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如此,李霞仍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她的家庭中到处充满了爱心。

当了母亲后,李霞一直都渴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每天下班回家之后,李霞都会先照顾婆婆,之后再去做饭。丈夫回家后,三个人就开始匆匆吃晚饭。饭后夫妻俩还要忙着给婆婆擦身,换洗衣服。耳濡目染之中,女儿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李霞一直告诉女儿:“一个家里可以没有钱,但一定不能缺少爱。”

眼看母亲节就要到了,女儿想送给李霞一份礼物,可是平时没有什么零用钱,没法买像样的礼物,只能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卡片,打算给李霞一个惊喜。

母亲节那天,一放学,女儿就早早回家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先喂奶奶吃药,再将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中。李霞下班回到家后,女儿将卡片交给了她。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李霞特别感动。饭后,女儿倒了一盆热水,动手帮李霞洗脚:“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没办法送多好的礼物给你,可是我希望能为你洗一次脚。”

看着如此懂事体贴的女儿,李霞和丈夫,还有老人,都感到特别欣慰。

世界上什么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是洋溢在脸上的自信和长在心底的爱。很多时候,爱心比自信更为重要。充满爱心的孩子,才会和身边的人有较少摩擦,才会成为最幸福的人;充满爱心的孩子,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方法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一天,女儿放学回到家,一句话都没有说。我看女儿的情绪不太好,以为她生病了,就问女儿哪里不舒服。

女儿听我这么问,就小声地抽泣起来。我有些担心,询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女儿哭着告诉我说:“班上有个同学患了白血病,治疗要花很多钱,可是他家里没有那么多钱。”

我明白了女儿的意思,问道:“咱们能否给他捐些钱看病呢?”

“能。”

“那你别哭了,你说捐多少,我们就捐多少。”我劝女儿道。

“我不是因为这个哭,一想到他爸妈担心的样子,我就想哭。”

后来,女儿把自己小储蓄罐里的钱全部捐了出来,我和丈夫也捐了钱。

只有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才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才会做出一些善良的举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他做个善良的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伸出友善之手。

方法二: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爱是人类最为美丽的语言,孩子的爱心就像是春天播下的种子,只有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体贴别人、关心他人。有了这样的爱心并延续下去,孩子将来肯定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夏季的一天,我带着女儿逛街,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跪在路边,面前放着一个纸盒,下面压着一张纸,写着“求钱给母亲看病”。纸上的字女儿当时认不全,但隐约明白是怎么回事。

女儿拽了一下我的手,示意我去看看。我问她:“你是不是想帮助这位可怜的大姐姐?”女儿点了点头。之后,我掏出一块钱递给女儿,她转身将钱放到了跪地乞讨的女孩面前的纸盒子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乞讨的人,年龄小一些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容易心生同情。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即便觉得乞讨的人是骗子,也不要加以阻止。等他们慢慢长大,经历、接触的事情多了,自然可以分辨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