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跟孩子打成一片。
小侄子最近总喜欢用手拍打刚出生不久的妹妹,或者动不动就故意哭闹,以引起家人的关注。可是,家人并没有弄清楚他为什么做出如此异常的举动,便严厉地批评他:“你不乖,妹妹比你乖,我们喜欢妹妹。”但是家人越批评小侄子,他就越跟大家对着干。
从这件事来看,小侄子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在表达内心的不安全感。过去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大家都关注他、疼爱他。可是,忽然之间多了一个比他小的妹妹,大家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小侄子一下子接受不了。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他才选择这么做。尤其当家人对他说“你不乖,妹妹比你乖,我们喜欢妹妹”时,他更会感到不满,进而动手去打妹妹。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后,我试着引导他多与妹妹接触以消除他心中的不安全感。比如在妹妹哭闹、要喝奶时,我告诉小侄子:“我知道你很棒。妹妹哭了,你可以照顾一下,唱歌给妹妹听吗?我去帮妹妹冲奶。”这时,小侄子就会开心地在旁边唱歌,让妹妹开心。
通过我的肯定,小侄子再也不捉弄妹妹了。
我还会带着小侄子去妹妹的房间,让他轻轻地摸妹妹,告诉他:“只要你轻轻地摸妹妹,我们都会喜欢你。妹妹哭了,我们自然要抱抱她,虽然没有抱你,可是我们依然爱你。你是哥哥,应该照顾妹妹、哄妹妹开心。”
从那以后,只要妹妹哭了,他都会哄妹妹开心,也不再打妹妹了。有时候还会爬到妹妹身边,和妹妹一起睡。渐渐地,他变得听话了,也不再捉弄妹妹了。
想跟孩子和谐沟通,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他们的方式去考虑问题。置身于孩子的世界之外,自然无法洞悉孩子的内心。
方法一:主动和孩子聊聊天,也是一种沟通
有时我们会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跟他们沟通变得越来越难。为什么会这样?原因特别简单。每次父母和孩子的谈话都在向孩子传达他们看法。在过往的谈话中,孩子清楚父母如何评价自己,知道父母如何回应自己。如果他们总是得不到支持,总是感觉不到被接纳,就会拒绝和父母交流。
交流中,错误的沟通方式会阻碍孩子向父母敞开心扉。其实,沟通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身为父母,只要家长多抽出一点时间,主动去和孩子聊聊天,就能成功走进孩子的世界。
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为了和女儿更好地沟通,同时也为了锻炼女儿的表达能力,每天在睡觉之前,我都会和女儿聊聊天。每到此时,女儿都会给我讲一些她在幼儿园里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如果没有什么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她也会和我说说当天的收获。
一天,女儿放学回到家,跑到厨房,对我说:“妈妈,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得了很严重的病,我很想帮助她……”
“哦,是吗?那你打算怎么帮助她?”我停下手中的活儿,问道。
女儿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我的零花钱捐给她。”我听后赞许地点点头。
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主要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说话、聊天。为了搞清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悄悄地翻看孩子的东西,这种行为不但会使孩子不开心,还会让亲子关系更加恶化。相反,如果可以主动和孩子聊聊天,就会轻而易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每天也会发生一些事,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鼓励他们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讲出来,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才会更愿意主动和家长沟通。
方法二:变说为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个闷热的下午,李涛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车后座,跟他讲着在班里和同学闹别扭的事。当时,李涛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所以对女儿的话毫无反应。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变弱。突然,她小声说:“爸,我差点忘了,下午我们美术课要用橡皮泥。”
李涛一听,就不耐烦地说:“早干吗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从来都是这个样子,学习用的东西,总是后来才想起来,前面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去了……”李涛一边唠叨,一边准备返回文具店。女儿却气鼓鼓地跳下车,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李涛就来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他说:“爸,你知道吗,小孩其实也特别可怜。”
听了女儿这句话,李涛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红着眼睛,哽咽着说道:“爸爸,你们大人感到心烦时,可以对我们发火。可我们心烦时,能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候也非常难受……”
女儿的话让李涛猛然惊醒,他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伤害了女儿幼小的心灵。从这以后,李涛开始有意识地与女儿沟通。慢慢地,父女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懂教育的父母,教育的方式是宽容、宽松、宽厚的,绝不会对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指手画脚。懂教育的父母会尊重孩子,变“说”为“听”。多为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反过来,孩子长时间被唠叨个不停,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为了逃出压抑的环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去保护自己。
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更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亲子间的良好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充分地传递给孩子,也能让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给孩子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