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都在不停地变化和成长,可能现在父母觉得了解孩子,但下一秒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难以揣摩,以至于有些家长说:“孩子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难以读懂。”其实,我觉得“孩子”这本书并不厚,而是一本精致的“小书”,只不过内容有些烦琐,且变化万千,需要我们留心把握。
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家长若不观察、不了解、不思索,只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仔细想一下,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每年投入那么大的教育花销,可到最后孩子却学无所成,甚至还不如那些成天疯玩的孩子,你会不会感到愤怒?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兴趣也千差万别,于是,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帮他们进行人生规划就十分有必要了。
当然,在做规划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孩子,然后从他们喜欢的、擅长的方面着手,明确目标,一步步来。当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从量变转为质变。当进步显而易见时,孩子高兴,父母也就更省心了。
方法一:父母不要一厢情愿
有一次,我到亲戚家做客,刚进院子就听到屋子里传出小提琴的声音,我知道肯定是侄女在练小提琴。进门后,我饶有兴致地凑到侄女跟前,夸她说:“你拉小提琴的水平又提高了,这次我听起来比上次要熟练、顺畅得多。”不曾想,侄女竟然说:“其实我根本就不喜欢小提琴,是我妈她自己喜欢,非要让我学。我知道,她就是想让我替她实现登台演奏的梦想。她说她年轻时特别想学,但家里没条件,供不起,现在条件好了,她岁数也大了,错过了学习的最好时候,所以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听了侄女的话,我的心里忽然产生一股莫名的忧伤。我想,现实生活中,像侄女这样替父母实现梦想的孩子为数应该不少。我跟他们的父母年纪相差不多,能体会他们如今的人生遗憾。但是,他们把自己当初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这种想法跟做法我是不赞成的。在我看来,父母为了自己,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根本不考虑可怜的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是一种“绑架式”的教育,。
从心理学方面来讲,想要控制别人,让对方听自己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是实际上,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曾经的梦想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孩子虽说是父母生、父母养,但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绝不能将其视为实现梦想的工具,一厢情愿地将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或心愿强加到他们的身上,而是要尊重他们、敬畏生命。
别看孩子年龄小,其实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也有权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不做自己讨厌的事。由此来看,父母想帮孩子规划他们的人生,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喜好,既不能自己一厢情愿,想什么是什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以免孩子误入歧途。
方法二: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大意是: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我们出去玩,口渴了,也忘了带水,而在你的小书包里恰好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
儿子歪头想了一下说:“我会把这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母亲听了很失望,以为儿子这么做是为了霸占苹果。不过,她还是多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尝尝哪个甜,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吃。”
看到对话的前半段时,可能许多父母也会产生故事中妈妈的那种想法,也没有耐心再继续听孩子的解释,甚至直接就断章取义,训斥孩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你要懂得分享。”“我不是跟你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你怎么不记得了?”……
《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犹如小天使一般,善良、心思单纯。但有的父母往往忽视孩子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觉得他们这种表现是傻、是笨,对他们说的、做的都不上心,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否则根本没办法合理、有效地规划他们的人生,把他们培养成才。
我女儿小时候总喜欢讲一些她遇到的好玩的事给我听,开始我还认真听,渐渐地,我觉得她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没什么可跟她讨论的,于是有一段时间,不管她对我讲什么,我都说:“哦,好的,我知道了。”
一次,女儿放学回家对我说:“妈,今天我们体育课上比赛跑步,我是最后一名。”
当时我正忙着工作,听她这么一说,我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一次赛跑,她跑了倒数第一而已。于是我安慰她:“没事,下次努力就行了。我现在正忙着,你先去写作业吧。”
女儿悻悻地扭身走了。
后来,我通过女儿的作文了解到,那次赛跑,有个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女儿为了帮助她停了下来,所以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看到这儿,我恍然大悟,难怪最近女儿的话越来越少,不是特别愿意和我交流,原来是被我当时的态度给伤到了。仔细想想,我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再设身处地考虑女儿的性情,听了那样的话,换作是自己确实也会很伤心。
反思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后来不管女儿跟我说什么,我都会停下手里的活儿,耐心听她说,跟她一起分析。慢慢地,女儿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而且比之前更喜欢跟我倾诉了。如果她某方面做得好,我就赞扬、鼓励她;如果她思想或行为上出现偏差,我就耐心地帮她纠正。如今,女儿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是大家眼中快乐又懂事的小姑娘。这跟我对她最初的定位是一致的。
后来我总结出:就算父母给孩子的人生进行了简单的预想和规划,但是如果彼此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往往很难达成预期效果。打个比方,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当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你时,你一定要耐心地、认真地倾听,就算手头确实有要紧的事,也要跟他们沟通好,比如你可以说:“我正忙着,能不能再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一会儿我再听你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