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仪式感,造就幸福的将来时(1 / 1)

提到仪式感,很多人就会把它想得很庄重,其实,仪式感没有想象的那样遥远,它藏在了日常的一饭一蔬,一茶一饮,一动一行里,更藏在潜移默化的细枝末节里。

朋友周娴不喜欢儿子曦阑吃学校的盒饭,她觉得那种大锅大灶炒出来的菜没味道,只有家常的饭菜才是最适合的。于是每天早晨她都会给儿子准备午饭。开始的时候,曦阑是不肯带饭的,但是吃了几次学校的盒饭之后,他就不再坚持了,并且还会和妈妈煞有介事地“点菜”。

而周娴为孩子准备饭也非常用心,有菜、有肉、有汤、有颜值。她给曦阑准备的饭碗,也充满童趣,充满食欲。周娴说:“我多花了一点点时间,只是希望曦阑吃好一点。虽然孩子也可以在学校吃盒饭,但是也可以选择精致些。”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家长都要去学周娴做便当,成长的仪式感也不仅仅限于一顿好吃的午餐。

周娴的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至今如果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候的事情的话,我还会非常羡慕房锐同学。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学校还没有食堂,孩子都需要在小卖店买零食作为午饭。但是房锐却不用,每天的第三节课,我们班的门会准时被敲开,那是房锐的爸爸来给她送午饭。有时候是排骨,有时候是米饭配鸡块,有时候是莲藕,有时候是鸡蛋炒饭,有人问为什么每天都要辛苦的送饭,房爸爸给出的答案,让我们异常难过,房爸爸说,他舍不得孩子小小的胃每天被硬硬的垃圾食品填充。我们表面上总是开房锐的玩笑,说她是一个小孩儿,还要爸爸送饭,但是在心里对她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候还没有“仪式感”这个词,现在看来,房爸爸给她送饭这件事,就是充满了仪式感。

当然,仪式感不仅仅存在于“吃”这样的事。可以贯穿在方方面面,比如阅读。大家都知道阅读的好处,也都知道亲子阅读的好处,但是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迷上了上网。说到阅读,除了微博、头条、公众号的碎片化阅读,电子书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却钟情于读纸质书,给女儿选书的时候,也选纸质书。每天晚饭后,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和女儿一人一本书,或者和女儿同捧一本书读,在我看来,这是我能想到的,也是我最能够感受到的浪漫的事,最有仪式感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内容还是那些内容,电子书阅读起来更方便,而且成本也会低很多,让孩子读电子书没什么不好。说实话,看着孩子抱着电子产品看书,总是有一种忧心的感觉。不光是会伤孩子眼睛,也会增加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而最重要的是,电子书阅读是无法取代纸质阅读的。纸质书的质感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可以想象孩子在书房翻动书页,和孩子滑动手机看书,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电子阅读的走马观花,只会让阅读也变得浮躁。而只有捧读纸质书,才是孩子和书本最好的接触,也是最有仪式感的阅读方式。

高尔基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臧克家也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那些捧读的日子,就是孩子心灵吸收养分的时刻,唯有捧读散发墨香的纸质书,才显得分外的勤恳和虔诚。”和精致的午餐一样,坚持阅读纸质图书,都是日常的仪式感。

孩子仪式感贯穿于生活之中,才会让孩子的生活更讲究,也更认真,而所有的讲究和认真,都足以带我们去远方,造就幸福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