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庸俗的大多数(1 / 1)

不做庸俗的大多数,好像是一个成年人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同样适合在儿童教育上面,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把孩子塑造得庸俗的。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有一次,我晚饭后和小区的邻居吴华在附近的巷子里散步。突然听到激烈的争吵声,原来是有两个女人在争吵叫骂。从传出的话语和围观人的窃窃私语中可以猜到,是因为情感的事情吵了起来,听说双方发生了撕扯,衣服都被撕破了。这可以说是人家的家务事,更可以说是一个八卦,有人生活的地方,是缺不了这样的事情的,可是大家都有极强的好奇心,争先恐后地去看热闹。让我意外的是,邻居吴华带着五岁的儿子也往人群里挤。而更让我奇怪的是,吴华接下来的动作:吴华挤不进去,从人群里退了出去,蹲下身子,一下子把儿子扛在了肩膀上。原来,他挤了一半想起来,儿子个子小,挤进去也看不见,索性把儿子扛了起来。

看明白他想干什么,我赶紧冲上前去问道:“你要干什么,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带着孩子看呢?”谁知,吴华听了我的话,分外诧异,看着我说:“带孩子看怎么了,没事,我就是让他看看热闹。”因为也有一个这般大的孩子,我真有些生气了,说:“你想看热闹可以,不能带着孩子,你也不怕他小小年纪被吓到?”听我这么说,他难为情地说,“确实没啥好看的,我只是看大家都在看,也就去凑个热闹。”我也不留情面:“凑热闹也不该带孩子,不能让孩子也变成无聊的人。”

吴华听我这么说,才把孩子放下来。这时候我看见有两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挤进去,用随身的校服盖在了两个女人身上,掏出了手机报警才制止了这场闹剧。我指着两个女孩,跟吴华说:“你看看人家小孩,多么有礼貌多么有教养。我不敢肯定这样的行为是他们父母教的,但是,至少父母会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很多时候,大人会选择做庸俗的大多数,这或许是大人爱凑热闹的本性,也可能是真的没有意识到有何不妥。可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也是孩子的镜子,大人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孩子有样学样的问题,而且,有很多场合,真的是不适合带着孩子的,尤其是年龄过小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他心里产生负面的影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凡脱俗,其实,他不知道,只有你们“不俗”,孩子才能“不俗”,家长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春节都可以领到很多压岁钱,还会跟小朋友比赛谁压岁钱多。新全是我邻居家的一个男孩,他每年的压岁钱格外多,一方面是他家的亲戚朋友多,另一方面是他有讨压岁钱的秘诀。原来,每到除夕春节那几天,只要有大人到新全家里,他都会主动向别人要压岁钱,先是不停地作揖、磕头。如果大人们没什么反应,他就会直接把小手伸到人家口袋里,拗不过他的大人多少会给他点压岁钱。

妈妈知道后,笑着说:“勇子,你要不要也学着新全多讨点压岁钱?”爸爸马上摆摆手说:“罢了,罢了,这样讨压岁钱还是不要了,爸爸给勇子发一个超大红包。”后来,爸爸跟我说:“死皮赖脸讨红包,是一件非常丢脸、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不管有多少孩子像新全那样讨红包,肯定不会有我们家的勇子。”妈妈说爸爸太上纲上线,爸爸却依旧坚持己见。后来每年,新全拿到的压岁钱都比我多,但是爸爸每年都会给我补足。

现在想来,自己少了些小市民的气息,少了一些庸俗不堪的想法,其实跟爸爸在压岁钱上的引导有关。我想,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要不要做一件事不要看别人做没做,要看的是自己该不该去做。

有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做”会成为家长降低要求、放松警惕的借口。很多孩子,也会以“×××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向家长争取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家长就像是孩子的“防火墙”,有些事就算再多人做也不能做。

有时候,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才值得称道,而是因为他不做无聊、无趣、庸俗的事,才会越发地显得熠熠生辉。而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有教养是他一生的仪式,更是他获得尊重,认可,甚至幸福的旋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