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大多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楼上有一对小两口,这几年中秋节他们都会把双方父母接过来一起过节。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回哪一方父母家过节,另一方父母就要抱怨,这个办法两全其美。
虽然他们家房子不大,两家父母来了还要睡客厅。但是,两家父母都没有怨言,他们说只要能和孩子团圆,条件差点也能将就。
有一天,我遇到男主人贺聪,才知道这主意是他七岁的儿子琦琦想出来的。原来,贺聪在给琦琦讲中秋来历时,教他读了不少关于中秋的古诗。不知当时的贺聪因为想念故乡和父母了,还是因为无意识的连教了儿子几首都是伤感的诗,讲着讲着,贺聪突然潸然泪下。
那时候琦琦才五岁,琦琦就问爸爸是不是想念爷爷奶奶了,然后就说我们可以买了月饼给他们寄回去。贺聪说,爷爷奶奶也想念孙子,想看到我们,月饼代表不了心意。琦琦就说那我们就依次去看望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
可是,贺聪说中秋只有两天假,回一家都够紧张了,哪能回两个家?琦琦想了想向贺聪建议,可以给他们买机票,让四个老人一起来过中秋节。贺聪一想是个好主意,跟两边老人一沟通,老人们也愿意。于是,这个团圆的难题就解决了。
每到中秋节那天,琦琦一天能楼上楼下跑好多趟,整个楼道里都能听见他高兴的声音,一会儿喊爷爷,一会儿叫外婆。四个老人也相处和睦,一起带着孙子逛商场、去公园。家庭的团圆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我想贺聪夫妻的实际行动也教会了孩子懂得孝道。
朋友王刚教育孩子,一般都是给孩子买书,让孩子从中了解中秋。他的女儿能背下有关中秋百度词条的所有文字。比如: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当然,她女儿也会背很多关于中秋的古诗,但我听王刚说,他已经好几年都没回父母家。最多就是在中秋节给父母打个电话,每次父母叫他们回去过节,他都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回去。
那些书本上的知识,虽然孩子能记住,但未免有些生硬。孩子不一定都能理解,我觉得还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理解中秋团圆的意义。
我们一般过中秋节就是赏月、吃月饼,但在古代,人们的仪式很多,也很隆重,古代文人经常在中秋召开诗会,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有的地方到现在还保留这些仪式,而大多数地方却只保留简单的吃月饼和赏月。
去年中秋,我们三口之家回到老家,和父母在一起度过。我和爱人在厨房帮着我母亲做菜,我父亲在客厅里教女儿做橘子灯。爷爷教的细心,孙女学的耐心,把一个个金黄的橘子剥开,掏出果肉放在盘子里,然后再把橘子皮剪成花瓣型,最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橘子皮花瓣里,一盏橘子灯就做好了。
当我们坐在院子里,我父亲给女儿讲中秋节的故事,女儿抢着说爸爸已经给我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了,我都会讲了。我父亲疼爱地说:“那好,你给爷爷讲一遍吧。”等女儿讲完了,我们都拍手称赞,我父亲说:“我给你讲个你不知道的传说吧。你抬头仔细看月亮,里面是不是有一棵挂花树?”女儿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好像里面有棵树。
我父亲就说那棵树下还有个人,那个人叫吴刚,他本来已经修道成仙,可是,后来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到那里砍树。什么时候把树砍倒就可以回天宫,但是,那棵树永远砍不倒,因为他每砍倒一次,那棵树就会自动长好。
女儿听得聚精会神,葡萄架上挂着几盏女儿和爷爷一起做的橘子灯,月亮的清辉撒在我们身上,我们品尝着月饼,女儿唱着歌谣,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偶尔,因有事不能回去和父母一起过节,我都事先买好月饼,再三叮嘱妹妹一家在过节那天回去陪父母。我也会在当天打电话回去向父母问候,并要求女儿跟爷爷奶奶说话,或者,我们用视频和父母一起过节。
某天,经过万达广场,我看到有商家招揽顾客报名中秋节做月饼的活动,上面说顾客自己做的月饼可以带走。我忽然有了个想法,明年我要带女儿参与,学会自己动手做月饼。这样,等我们再回家过中秋的时候,我就能和女儿一起为父母做一次月饼。我想这样的仪式,对我、对女儿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中秋节是以月之圆喻人之团圆,人们在这个节日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当然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的意涵。我想这就是这个节日成为我国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原因,希望每个做父母的都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略掉节日的仪式,应该借助节日的仪式,让孩子领会团圆和孝道文化的传承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