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活在唐朝的皇宫内苑是一种什么体验?皇室成员的称谓:叫错了小心被砍头(1 / 1)

皇帝

唐朝的规矩很多,皇宫内苑尤其多。如果要写一本唐朝的规矩宝典,三百页的篇幅可能也写不完,写下来您也背不下来。

特别是称呼,如果您搞错了,轻则闹个大笑话,让对方没面子;重则引起对方的报复,终结您的职业生涯。当然了,如果犯了皇帝的忌讳,您就得顶个“大不敬”的罪名,杖刑一百、流放千里,甚至满门抄斩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学者统计,唐朝皇帝的称谓有数十种,其中有褒义的,有贬义的,还有中性的。您先别头大,大部分称谓都要分场合,咱们聊几个最常见的吧。

首先是圣人。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所谓的圣人,就是君主、人间最高统治者的意思。有了这层含义,圣人自然成为皇帝的专利。

比如隋文帝杨坚,深受少数民族首领的尊敬,捞了个“圣人可汗”的头衔。唐太宗李世民也有个“天可汗”的称谓。两者比起来,隋文帝的规格还是要更高些。至少在唐朝,皇帝们更喜欢圣人的称呼。

抛开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含义,圣人其实还有两层高端、神秘的寓意。

首先,唐朝皇室信奉道教,上古神仙修炼,要经历贤人、圣人、至人、真人四个境界。皇帝们比肩老子是不可能的,能达到圣人境界,也算是一种修行。

其次,孔子、孟子、庄子等人是中国民间的贤德圣人,如果称呼能和他们沾上边,皇帝们的形象就显得高大伟岸,绝世超群了。

不管任何场合,您叫皇帝圣人,绝对不会犯错。

在古装电视剧里,您经常听到“大家”这样的称呼吧。提醒您,这是皇帝侍从的专属称呼。

如果是正式场合,您想拍皇帝的马屁,可以叫圣上、圣君、圣天子。如果只是一般的称呼,可以叫主上、陛下、皇帝、皇帝陛下。

至于“皇上”“万岁”或者“万岁爷”这些在电视剧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称呼,在唐朝都还没有。如果要叫“万岁”,也得等大朝贺、大典礼的场合,而且是所有朝臣一起高喊“万岁万岁万岁”。当时,还没有朝臣有勇气单独称呼皇帝为“万岁”。

穿越到古代,难免碰到昏庸暴虐的皇帝,比如杀伐太多、为政暴虐、贪恋钱财、欺凌百姓,如果您词汇贫乏的话,喊他们一声昏君就很到位了。不过,唐朝百姓比我们词汇丰富。他们在编写史书、传记和小说的时候,会用到很多词,比如独夫、昏主、骄主、暗君、庸君、虐主、僻王、邪主。尤其是“邪主”,已经叫出了江湖魔头的味道。

皇帝也有专门的自称。如果您是皇帝,可以效仿秦始皇,自称为“朕”,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如果想复古,可以自称为“寡人”。当然了,寡人的含义是寡德之人,带有自谦的味道,如果是自信心爆棚的皇帝,一般是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如果您想玩点儿新鲜的,可以自称为“冲人”。

以上都是口头称呼。如果皇帝祭祀天地,写祝文,经常会用到“嗣天子”“嗣天子臣”“嗣皇帝臣某”这样的称谓。不管怎么说,古代的人们认为,皇帝能够主宰人间,都是老天爷的意思,对待自己的老板,谦逊一点是应该的。

如果皇帝追封先祖,祭祀先祖,经常会用到“朕小子”“余小子”“予小子”这样的称谓。听起来口语化,有家庭内部称谓的味道。

那么皇子、公主该怎么称呼皇帝呢,是称父皇吗?

不可否认,“父皇”的说法最好听,也符合用语习惯,可唐朝并没有这个称呼。有理由相信,如果唐朝百姓发明了这个词,应该会成为皇室流行用语的。

如果您穿越成了皇子,请记住,那个年代先讲君臣,再论父子。如果不想犯错,可以跟着朝臣一起叫陛下、圣人等称谓。

如果是私下,或者书面的场合,您可以叫皇帝为“父亲”。

当然了,如果您觉得自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乖宝宝,想撒个娇,可以效仿民间的习俗,叫“阿耶”“耶耶”“阿爹”。

太子和诸王

碰到了太子、皇子,您也得知道他们的称呼。

回到贞观年间,如果您碰到太子李承乾,可以称呼他为“殿下”或者“太子殿下”。如果碰到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直接叫魏王、吴王即可。

读者可能会好奇,能叫李泰“魏王殿下”吗?

客观地说,翻遍《旧唐书》《新唐书》,只有太子出现的时候,“殿下”这个词才跟着出现。您也知道,古人用语非常讲究,既然这样写,那殿下一词多半是皇太子的专利。所以还是别叫“魏王殿下”了,小心被人误会。

如果是皇子们自称,“寡人”这种复古的叫法算是最普遍的。

皇室兄弟之间,称呼可能随便一点。比如,李泰可以叫李承乾为太子,也可以叫他大哥,李承乾可以叫李泰为三弟。

在唐朝,“郎”也是对男子的一种普遍叫法,和我们现在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分社会地位,不分职业,大家都可以叫。就拿魏王李泰来说,李世民和李承乾都可以叫他“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在皇室排行老三,他就喜欢别人叫他“三郎”。

如果是身边亲近的人,可以叫他们“郎君”。

后宫

在皇宫里晃悠,肯定会碰到一些女性大腕儿,比如皇后、嫔妃。

事实上,属于她们的称呼不太多。不管任何人,叫她们皇太后、皇后肯定是没错的。如果对方是嫔妃,可以称呼她们的头衔,比如贵妃、淑妃、昭仪,如果叫“姓氏+头衔”,那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您是皇子或公主,那就效仿民间,叫皇后为“阿娘”“娘娘”“老母”“老亲”“母亲”。至于“皇后娘娘”“贵妃娘娘”之类的,您在电视剧里看看就好了。在唐朝,“娘娘”代表母亲,您这样叫,是打算捡便宜,认皇后当母亲吗?那风险也太大了。

这些贵妇都如何自称呢?

电视剧里好像有很多,比如哀家、本宫、臣妾、本后、本皇后等。但遗憾地告诉您,这些大都是戏曲里的说法,有些则是电视剧的发明,以上任何一种说法,都是不被官方记载或承认的。

就拿“臣妾”来说,男为臣,女为妾,后来泛指臣服于统治者的百姓。唐朝大诗人元稹写过一篇《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朕以将壮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忿速,其在于持重温良之士以鉴之乎?”宋朝大诗人陆游写道:“上天佑仁圣,万邦尽臣妾。”您瞧瞧,“臣妾”不管是动词(统治天下)还是名词(被统治的臣民),都没有用来表示后妃的。

其实,皇后、嫔妃对外人通常自称为“吾”,对皇帝或长辈则自称“妾”“奴”“婢”等,视情形而定。

后宫还有宦官。如果您碰到了实权宦官,或者资历较深的宦官,尊称他一声“公公”,如果是一般的宦官,可以直呼其名,比如李狗儿、张大脚,绝对没毛病。

在皇帝面前,宦官可以自称为“奴婢”“老奴”,至于“奴才”这样的称呼,是清朝才使用的。

宫里还有许多宫女,她们统称为“宫婢”“侍女”。在那个年代,宫女的社会地位很低,旁人很少会直接称呼她们。如果是主人叫她们,可以直呼其名,或者唤她们的小名。如果是宫女自称,则是“贱婢”“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