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穿越到了唐朝,做了兵部侍郎。
有一天,您对同事说:“嗨,周末有空吗,一起去打马球?”同事肯定会翻个大白眼,奇怪地问一句:“周末是什么?”
瞧瞧,这就是历史代沟,因为唐朝是没有周六、周日的说法的。做了唐朝官员,就要入乡随俗,知道他们的休假规律。
先说法定节假日,顾名思义,雷打不动的假期。
节日首推元旦。元旦为何要放假呢?因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是个象形字,上面是太阳,下面是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象征着生机勃勃。古人崇拜自然的轮转规律,对新年的来临尤为敬重,因此举国欢庆,以示重视。
夏朝的时候,农历一月(元月)一日是元旦,商朝的时候,农历十二月(腊月)一日是元旦,周朝的时候,农历十一月(冬月)一日是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期,刘彻大手一挥,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后来延续到现今。
唐朝规定,每逢元旦,放假七天,年前三天,年后三天。
再如冬至,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者二十二日,不固定。
冬至这一天,阴气(也就是寒气)到达顶峰,阳气开始出现,象征着万物复苏,下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冬至是个超级吉祥日,因为在农业社会,老百姓吃饭完全看天,冬至的来临,意味着地气开始变暖,他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想想看,老百姓的日子变好了,统治者能不开心吗?
祖先们都是朴素的,每逢美好的事物,都要隆重地庆祝一番。比如从汉朝开始,只要到了冬至日,就会举国放假,朝廷出钱出力举办隆重的“贺冬”典礼,文武百官也可以随意走动拜访,俗称“贺冬”。
在古代,冬至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元旦。
在唐朝,官方给了七天假期,节前三天,节后三天,简直太爽了。
再说说寒食节和清明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灾祸,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追随左右。后来,重耳绝地反击,最终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重耳发达之后,打算重用介子推,可这位老兄不给面子,最终决定和母亲归隐绵山。说白了,介子推就是信不过重耳,害怕兔死狗烹的结局。
只能说,介子推的眼光确实毒辣,看穿了重耳腹黑、毒辣的人品。
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做官,重耳下令放了一把大火,结果将介子推烧成了灰烬。人死神灭,重耳又想起了介子推的忠诚,于是将他葬在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位列仙班的日子禁止烧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不过,寒食节除了人文渊源,还有更深的祭祀渊源。
古时候,每逢春季到来,气候就变得干燥,老百姓保存的火种很容易引发火灾,频繁爆发的春雷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这可是要命的事。
在朴素的世界观里,这都是自然神灵造成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祭祀。于是,每逢春季,老百姓就会将上一年保留的火种全部熄灭,吃几天的冷食,然后再重新取火,作为新一年生活的起点。
总而言之,远古时代就有了寒食的习俗,而重耳和介子推的一场恩怨,最终将这个习俗定在了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的前几天。
到了唐代,基本上是寒食节熄火,清明节重新开火。唐代诗人韦庄写的一首诗可以为证:“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在唐朝,官方规定: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四天假。
唐朝的节假日是非常多的,《唐六典·卷二》中对法定节假日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此外,每旬(每十天)各有一天假期,每月晦日(大月的三十,小月的二十九)各有一天假期。
除此之外,还有田假十五天,休假时间是五月份。这个时间是春夏之交,农庄、田里的事情很多,需要官员亲自去处理。皇帝大手一挥,去干农活吧。
还有授衣假,十五天,休假时间是农历九月份。
《诗·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到了九月份,天气逐渐寒冷,家里的妇人刚刚织完新衣服,到了衣服换季的时候。瞧瞧,老祖宗们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九月份天冷,需要加衣服了。于是乎,后世的皇帝秉承老祖宗的意思,特批了十五天授衣假。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对文化的尊重。
陛下,咱得回家祭祀祖宗啊,有假期没?
这个必须有,春、夏、秋、冬各一次,每次放四天。
哎,我的父母年过七旬,特别想回家看看他们。
皇帝表示:你奉行孝道,这是好事啊,朕批了。
如果您的父母远在三千里之外,每三年给一次探亲假,三十五天;如果您的父母远在五百里之外,每五年给一次探亲假,十五天。
您可能会问了,三千里地,来回得花多少天?
对不起,皇帝已经帮您考虑到了,三十五天假,不包括路上耽搁的时间。如果您愿意,可以一路游山玩水,优哉游哉地回家休一个长假。是不是很爽?
您要结婚了,皇帝给您九天婚假。
您的至亲要结婚了,皇帝给您五天假期。
如果父母、亲戚去世,还可以休丧假,这里就不细说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官员调任,是有“装束假”和“程假”的。
“装束假”就是收拾行装的时间,“程假”就是赶路的时间。至于假期长短,根据调动的距离而定。在唐代,如果官员跨区调动,意味着你可以休一个很长时间的假期。去哪里,见什么人,您自己说了算。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大诗人刘禹锡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调到和州(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先后游览了岷江、洞庭湖、夏口。眼看着就要到目的地了,好朋友崔敦诗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刚刚被罢相,在宛陵工作。
刘禹锡二话不说,直接骑着小毛驴绕到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和好友游山玩水,宴饮了一番。这一次调动,刘禹锡玩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更有趣的是,由于玩得很尽兴,刘禹锡还把自己的旅游见闻写了下来。
刘禹锡表示,自己根本不怕吏部的官员去查他。
好了,算一下唐朝官员的假期吧,法定节假日、祭祀假、田假、授衣假,这就有了一百四十多天的假期。如果赶上自己结婚,职务调动,或者探亲,就可以有两百多天的假期,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老天爷,用一道神雷把我劈到唐朝做官吧。
调侃归调侃,唐朝官员有这么多的假期,充分说明两个问题:对社会伦理的尊重;对自然和人性有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