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到唐朝,你会选择去哪儿?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都城长安。
这座古都承载过荣耀,也饱受屈辱;见证过硝烟弥漫,也历经朝代更迭。帝王、名臣、猛将相继登场,上演过无数的流血杀戮,权谋暗斗,后宫政变。诗人、画家、书法家游走在长安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精彩绝伦的文化历史。
周文王时期,周的国都叫丰京,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北。周武王时期,又营建了镐京,都城统称为“丰镐”。西安市简称镐,就是来源于此。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派遣重臣萧何重新选址,营建未央宫(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同时将西汉的都城迁移到未央宫所在地。由于未央宫位于长安乡,刘邦取“长治久安”之意,最终将新的都城命名为长安城。
西汉的长安城,并不是唐朝的长安城。因为,隋唐以前的长安以木制建筑为主,砖瓦和石头为辅,只要遭遇战争或大火,就不能幸免。不巧的是,西汉之后的战争非常频繁,西汉长安城也就成了一座废墟。
隋文帝杨坚在龙首原的西南新建了一座大兴城,隋朝灭亡后,李渊便将大兴城过户到自己头上,将名字重新改为长安城。
据考古学家证实,唐朝长安城东西宽9.7千米,南北长8.6千米,绕城一圈,需要走36.6千米,总面积达84平方千米。如果算上北边的大明宫、西内苑等建筑群,总面积达87平方千米。
唐朝的长安城,用规模庞大、建筑宏伟等词汇已经不足以形容,为了给大家加深印象,请记住一句话: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同时期全球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唐朝的长安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宫城、皇城、外郭城。
宫城位于长安城正北部,是李唐皇室的居住地,也是绝对禁地,未经允许,很难进入。唐朝宫城的地位,堪比北京的紫禁城。不过,唐朝宫城东西宽2820米,南北长1492米,而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唐朝最初的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唐高宗李治建成了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扩建了兴庆宫,最终形成唐朝宫城三大宫殿群。
太极宫的原名叫大兴宫,是隋朝时期的叫法。唐朝初年,大家一般叫大内,也有太极殿的叫法。至于太极宫的名字,还是710年唐睿宗李旦取的。
也就是说,如果您穿越回贞观年间问长安百姓,太极宫在哪个方位,怎么走,对不起,人家压根儿没听说过这个地方,没法给你指路。
宫城是皇帝的住宅,配置肯定是超一流的。
就拿宫城城墙来说,墙基宽度达18米,整个城墙的高度有10米。如果您想翻墙而过,那必须具备高超的武林轻功,如果您想穿墙而过,只能准备一把铁锹,自己一点点地挖。不过,城墙边上有大批的禁卫军往来巡逻,如果您真打算挖墙脚,那可就得给自己准备准备后事了。
太极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分为外朝、中朝和内朝。
外朝的核心建筑叫承天门(唐中宗李显改的名字,以前叫顺天门),承天门修建在宫城的南墙上。如果您以为承天门只是一扇木门,上面有几百颗铆钉,那就大错特错了。承天门是宫城的门面工程,巍峨壮观,霸气外漏!
根据考古发现,承天门修建在18米宽的城墙上,门上有高大巍峨的楼观,门的进深大约19米。整个大门分为东、中、西三个门道,中间的门道宽8.5米,西侧门道宽6.2米,东侧门道宽6.4米,地基是石条和石板。
承天门南面,是一条宽三百步(442.5米)的横街,也就是宫廷广场。如果您想有个直观的感受,可以想象一下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宫廷广场的建筑形态和布局与之非常相似。
广场的正南方是大气磅礴的朱雀门,朱雀门的南边是朱雀大街,宽150米,长5020米,一直延伸到长安城的南城墙。
承天门不仅是一扇大门,还是一个以门楼为主的建筑群。
比如,李渊想和萧瑀、裴寂等重臣开会,那就得来承天门。大型正式的朝臣议政会议,也在承天门举行,显得隆重庄严。
比如,李世民生日之际,吐蕃、东突厥等数十个周边小政权前来祝贺。生日当天,使臣齐刷刷地站在承天门楼下,毕恭毕敬地恭祝李世民千秋万岁,帝业永祚。旁边还站着一帮朝臣和看热闹的百姓。
再如,中秋节到了,李渊会在承天门设宴款待群臣,大家喝着葡萄酒,欣赏异域美女的舞蹈,吹嘘他们创业的旧事。完事之后,他们通常会来到门楼上,和长安百姓搞搞互动,然后抛撒一些钱财,作为皇帝对百姓的祝福。
其他重要的大典,比如新皇帝登基大典、册封太子大典、外交大典等都会在承天门举行。因为这些活动需要昭告天下,或者普天同庆,而承天门是离长安百姓最近的地方,所以都在承天门举行。
正所谓,长安知,则天下知。
从承天门往北溜达,会穿越一座巨大的广场,这座广场也属于外朝的地盘,走到广场尽头,就能看到一排城墙,正中间有一扇门,名叫太极门。
穿越太极门,就到了中朝。中朝的核心建筑叫太极殿。
太极殿是太极宫的第一大殿,每逢初一、十五,李渊都会来到此处和朝臣商议军国大事。由于太极殿靠近内朝,皇帝有时候也会来这里办公。
因此,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省,以及门下省下属的弘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省,以及中书省下属的舍人院。一般而言,皇帝的御用笔杆子、高级幕僚会轮流在这里办公,随时等待皇帝的召唤。
有时候,新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王爷、公主的大典也会在太极殿举行,以示隆重。唐高宗李治之后,大明宫成为权力中心,太极殿虽然雄踞宫城第一大殿的宝座,但也只是作为新皇帝登基的场所,逐渐被边缘化。
穿过太极殿,您可以看到一堵高高的城墙。
您可能会问,皇帝有必要修这么多城墙吗?
告诉您,很有必要。外朝、中朝和内朝承担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往的人也很复杂,如果不用城墙隔开,他们可以随处溜达,这成何体统?再者说,如果是开放式的宫殿群,前朝大臣踮踮脚就可以看到后宫,这怎么可以?因此,必须隔开。
以上都是城墙的附属作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城墙的第一作用就是军事防御。宫城的城墙修得高大而厚实,就是防备叛逆之臣的入侵。
城墙的中间开着一道门,上面写着:朱明门。
朱明门是前朝和后廷的分界线。穿过朱明门,您可以看到两仪殿,此殿是太极宫的第二大殿。
从这里开始,所有的地盘都是皇帝的私人活动区,如果没有皇帝的邀请,随意进出是要承担严重后果的。
如果您想经常进入内朝,做皇帝的座上宾,那您就得是以下这几类人:
皇帝的子侄、亲戚。李唐亲王、李唐宗室,那就是皇帝的家人,获得批准后就可以进入,没有任何问题。
皇帝的嫡系大臣。唐高祖李渊那个年代,重臣裴寂就是李渊的兄弟,每逢下朝,裴寂不用回家,直接跟着李渊回到内朝。有时候谈论国事,有时候搞搞娱乐活动,如果李渊同意,还可以让裴寂住在他的寝殿。
有时候,皇帝兴致高昂,可能邀请五品以上的重臣到两仪殿聚会,李世民就经常干这样的事。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您就别指望了。
两仪殿的后面是一条横街,它的名字叫永巷。
永巷北边,一直到宫城的北城墙,全部是后宫嫔妃的居住区。永巷附近有大批的禁卫军巡逻,就算是皇子、亲王也不能随便靠近。毕竟,后宫不受宠的嫔妃太多,万一这些皇子、亲王与妃嫔发生点苟且之事,皇帝得戴多少顶绿帽子啊。
走进内朝,第一感觉就是建筑密度很高,很拥挤。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内朝第一大殿:甘露殿。除此之外,还有神龙殿、安仁殿、大吉殿、百福殿、承庆殿等。
客观地说,咱也不能怪设计师,这里毕竟是皇帝和嫔妃居住的地方,土地面积不变,人却越来越多,只能压缩公共活动空间,多建宫殿——总不能让新晋的妃嫔没地方住吧。更何况,除了嫔妃居住的宫殿,皇帝还要修建一批私密建筑,比如凌烟阁、功臣阁。
逛完后宫,继续往北走,就可以看到玄武门。
著名的“玄武门政变”中,李世民就是通过控制玄武门,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夺取了政权。对唐朝而言,玄武门就是一个血腥不祥之地,张柬之除掉张易之兄弟的“神龙政变”,太子李重俊剪除武三思的政变,李隆基剪除韦皇后的“唐隆政变”,都发生在玄武门。
原因很简单,玄武门是皇帝家的后门,想找到皇帝本尊,玄武门是最便捷的通道。如果从南边的宫门进攻,需要穿越众多的宫殿群,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玄武门虽然是军事驻地,庄严肃穆,阴气森森,可皇帝有时候也会在此地举办宴会和娱乐活动。尤其是唐中宗李显,曾经在玄武门开设宫廷版跳蚤市场,供宫女和大臣们交易商品,感受市井生活。
太极宫还有两个附属的宫殿群:东宫、掖庭宫。
东宫,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太子殿下居住的地方。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按照规矩,李渊做了太上皇,应该移居别处,将太极宫的居住权交出来。然而,李渊对李世民充满了怨恨和厌恶,他霸占着太极宫,宣示着李世民嗣位的非法性,以至于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在东宫居住了三年之久。随着李世民权威的不断提升以及父子关系的缓和,李渊后来才搬出太极宫。
东宫位于太极宫的东翼,在东宫和太极宫之间,有一扇通训门。此门是太子殿下进入太极宫的VIP通道,非常方便。不过,此门大多数时间是封闭的。就算贵为太子,也要从东宫的北门出去,沿着北城墙向西走,从玄武门进入太极宫。
话说回来,如果通训门是日常开放的,玄武门政变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从通训门直接进入太极宫,也就没后面的历史了。
掖庭宫,在古文里,“掖”的意思是扶持,“庭”是后庭,掖庭就是宦官、宫女,以及大批下层劳动者居住的地方,相当于员工宿舍。
除了日常值班的宫女、宦官在太极宫内,其他数万名宫女、宦官都住在掖庭宫。
同时,这里还活跃着一批身份特殊的人:犯罪贵族和官员的女性家属。
这些女眷在掖庭宫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遇到难缠的宦官,憋屈地度过余生。
第二条,命数不错,可以从事洗衣、纺织、扫地的工作。也许某一天,皇帝大赦天下,她们就可以出宫了,余生过着普通百姓的日子。
第三条,姿色、才华出众,被权贵看上。
汉代的掖庭曾经有监狱的功能,还有许多刑具,可唐朝的皇帝普遍仁慈,没有把罪犯的家眷视为罪犯,也没有派人惩罚她们,掖庭宫只是他们面壁思过、重新生活的一个场所。
不仅如此,主管掖庭宫的掖庭局,还设有两名宫教博士,负责教授太监和宫女的书法、算数以及女红、园艺等职业技能。唐朝初年,中书省还在掖庭局开设了内文学馆,并派遣饱学之士教授文化知识,绝对的有教无类、人性化教学。
上官婉儿的存在,恰好证明唐代的掖庭宫是个很讲规矩的地方。
唐高宗李治年间,宰相上官仪因为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联手打压,最终被赐死。上官家族覆灭后,上官仪的儿媳妇郑氏,孙女上官婉儿等家眷被关到掖庭宫为奴。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可郑氏却坚持培养女儿书法、诗文等才艺,时间久了,上官婉儿居然成为掖庭宫的小明星。
事情传到武则天耳中,武则天感念往事,宣她入宫,当面出题考试。上官婉儿沉着应对,深得武则天的欣赏,最终被封为女官,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在掖庭宫西南部,有个叫内侍省的神秘机构,它是掖庭局的上级单位,也是皇宫权力最大的主管机构。宦官和宫女、宫廷的礼仪法度、朝廷命妇的籍册等都归内侍省管理。有时候,内侍省还要传递皇帝的口谕和圣旨。
唐朝初年,内侍的级别是从四品。开元年间,由于高力士、袁思艺等宦官表现突出,李隆基新设了两名内侍监,级别为从三品。如果做到内侍监的高位,说明在宦官领域,人生已经达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