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这十六人中有一位很特殊,他两次在位,前后二十二年的时间,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了大明皇统的传承,在北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继位称帝,是为景泰帝。随着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也发现留着朱祁镇也没什么用,就直接把他放了回去。但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此时的朱祁钰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温良恭俭让的弟弟了。为了防止哥哥朱祁镇夺位,朱祁镇一回到北京,朱祁钰就将其囚禁在南宫之内,尊为“太上皇”,不允许任何人私自觐见太上皇。这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兄弟俩离心离德,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后来在一群投机主义者的撺掇下,趁皇帝朱祁钰病重之时,朱祁镇发动了宫廷政变夺回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的前因
其实在当时瓦剌南下的危急时刻,朱祁钰是不愿意继位的,因为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京城的大军几乎全被朱祁镇带走了,各地的勤王大军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所以这个时候当皇帝,是福是祸,说不准。但当时的局势必须要求大明有一个主政者,而这个人绝不能是被俘的朱祁镇,于是于谦、王文这些大臣硬将他架到了皇位上。朱祁钰虽不是主动登基的,但权力确实很迷人,时间一长,朱祁钰似乎也就真的心安理得地坐着皇位不想下来,以至于后来先是想方设法阻拦朱祁镇还朝,还朝之后又将哥哥严格封锁囚禁七年。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兄弟俩早就没有什么情义所在了,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后来的政变。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误导下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随后瓦剌又想挟持朱祁镇,趁机南下劫掠一番,甚至有重新入主中原的野望。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以于谦为首的坚定派请求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继承皇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其后诛奸邪、稳民心,做好了充分的守城准备。最终大明上下一心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得瓦剌不仅退兵还再次向大明称臣,并表示愿意释放朱祁镇回国。虽然朱祁钰十分不愿意迎接朱祁镇还朝,但是于公于私都说不通,加之迫于朝臣的压力,最后也只好同意了。不过还朝归还朝,但皇位朱祁镇就不要再奢望了,朱祁钰一点权力都不打算放手,不仅如此还将太上皇朱祁镇“安置”在南宫,随后宫门上锁、墙外伐木,严格监视着朱祁镇的一举一动,如同对待犯人一般。朱祁镇心里虽然非常不甘,却无可奈何,毕竟现在他的生死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就只能做出低姿态,让弟弟朱祁钰认为自己没有威胁,也不想重新夺回皇位,只有这样才能保得自己和妻儿的性命。就在朱祁镇和一家老小在南宫熬着的时候,朝堂上的朱祁钰也有了新的动静,而就是这样让一部分小人抓住了机会。
易储风波,朱祁钰危机
朱祁镇还朝后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虽说不至于忍饥挨饿,但被软禁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与此同时宫墙之外的朱祁钰也正在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进行着一系列举动。
朱祁镇被软禁的时候,朱祁钰一方面严加监视着南宫以防生变,另一方面在朝堂上大力地打压宦官集团。他认为土木堡之变出现的最大原因就是宦官王振,所以刚继位的时候就诛灭掉像马顺这样的王振一党。国家安定之后,他对东厂、锦衣卫这种皇帝的耳目机构也加以打压,所以在景泰年间东厂和锦衣卫强劲的发展势头得到了遏制。朱祁钰并不是十分信任这两个机构,当时像高平、徐正都等特务机构的头领多次向朱祁钰汇报石亨、曹吉祥等人有异心,但朱祁钰对此表示怀疑,最终忽视了这一重要情报。虽然朱祁钰打压宦官和特务集团是好事,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一味地打压而不去利用,最终导致他在面对政变之时一无所知。明朝史学家王世贞曾说过一句话:“景帝不假内竖如此,南城之祸所由构也”。
在位期间的朱祁钰不仅是打压宦官集团,而且还废黜了侄子朱见浚(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的太子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想要让自己的血脉取代朱祁镇这一支,永远坐稳皇位。朱祁钰最初表现出想要改立太子时,大臣们多是表示反对的,更何况此时太后孙氏还健在,而当年孙太后允许朱祁钰继位的条件之一就是其百年之后要将皇位传给朱见浚,当时的朱祁钰也是一口答应了,现在想要食言确实不占理。
有一次朱祁钰询问太监金英东宫太子的生日,其实朱祁钰想要让金英说出自己儿子的生日,那样的话就证明他们默认自己改立太子的举动,但是不承想金英还是坚持说了朱见浚的生辰。看来此时的时机还不成熟,无奈之下的朱祁钰只能作罢。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这时候朱祁钰的皇位已经坐得很稳固了,因而可以进一步行动了。朱祁钰通过对朝臣进行了贿赂拉拢,终于如愿以偿地废掉了朱见浚,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刚被立为太子没多久,朱见济就夭折了,这令朱祁钰大为难过,丧子之痛加上长期的精神紧张使朱祁钰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突发重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更为关键的是直到此时朱祁钰仍没有解决继承人问题。朱见济是朱祁钰的独子,他在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夭折后,朱祁钰就没有其他子嗣了,这时候别有用心之人就有了想法。
朝臣密谋,迎立朱祁镇
当朱祁钰病重时曾将石亨叫来嘱咐一些事情,石亨明面上答应着朱祁钰,出门之后就有别的想法。他看着朱祁钰的身体病得很严重,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想要飞黄腾达就必须另谋出路。所以石亨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鞁和太监曹吉祥,三人商议决定拥护太上皇朱祁镇复辟,这样一来他们就是大功臣,自然前途光明。决定之后三人分兵两路,一边由宦官曹吉祥入宫去同孙太后商议,孙太后是支持朱祁镇的,只是这几年朱祁钰一直严防死守令她没有机会,所以当曹吉祥和孙太后说明来意之后,她立马表示同意;另一边石亨和张鞁去寻求元老重臣许彬的支持,许彬向石亨他们推荐了徐有贞。徐有贞就是当初北京保卫战时力主南迁的翰林院侍讲徐珵,后来由于被于谦痛斥后,徐珵这个名字遭到世人唾弃,他就改名为徐有贞。
常年不得志的徐有贞得知石亨他们的主张后觉得终于时来运转了,马上就投入到了密谋大业之中。为了给这次的行动增加法理依据,也为了给众人壮胆,徐有贞再次“夜观天象”,他表示发现紫微星移动了,这意味着天意显示皇位近日将要转移。张鞁等人一听大喜,所以就打算在景泰八年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动手。其实密谋政变这种事情不可能不走漏风声,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早就已经知道了石亨等人想要政变,并且手握兵权的他此时也有足够的力量消灭石亨、徐有贞,制止政变。但是于谦这个人,十分忠厚,不愿意发动内斗,如果他派兵镇压的话那么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明王朝又会陷入动**,所以他选择了默不作声,即使政变成功之后自己会面临杀头之灾,他也甘愿如此。
夺门之变
别看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商量政变热火朝天,但此时被关在南宫的这个主角朱祁镇却一点也不知情,他甚至不知道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后来当石亨等人率军进入南宫见到朱祁镇时,他刚开始甚至以为是朱祁钰终于忍不住派人来杀自己了。
正月十六晚上,徐有贞既激动又紧张地换上朝服,并且嘱咐家人说,今天晚上我可能就会成为大功臣了,那样的话从此我们家就走向巅峰了;但是如果失败的话,等待我们家族的将会是满门抄斩。徐有贞出门之后并没有直接去往与石亨、张鞁约定的地点,而是又去拉拢王骥和杨善等大臣。王骥就是正统年间平定麓川之变的人,当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得知后也是十分兴奋,带着儿子、孙子一家老小披甲上马;杨善时任礼部左侍郎,曾担任使者出使瓦剌迎接朱祁镇回朝,出力颇多。所以这样一来,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等人率领着数千京营兵,并且在中途又拉拢了王骥、杨善等人,浩浩****由长安门进入皇宫,进入紫禁城之后就直奔朱祁镇所在的南宫方向。这些人能够顺利地进入皇宫,一方面是张鞁掌握了一部分京城守军,另一方面石亨当时掌管着皇城的钥匙,再加上曹吉祥得到孙太后的谕旨,一路之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挡。
而就在此时天色大变,晴朗的夜空突然变得阴沉沉的,这些人就很害怕,认为是不是叛变被老天爷发现了,打算惩罚他们。但是那个懂得观察天象的徐有贞宽慰大家不要害怕,此刻的乌云便是黎明前最后的阴霾,马上就能看见胜利的曙光了,况且已经到这一步了,难道还能退缩吗。就这样一行人壮着胆子来到了南宫外,破墙而入见到了朱祁镇。朱祁镇得知这些不速之客是为了拥护自己复位的之后,欣喜异常,当场表示事成之后一定会重赏有功之臣。众人就这样护卫着朱祁镇一路到达东华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守卫阻挡,此刻在南宫沉寂多年的朱祁镇终于不再沉默了,厉声呵斥守卫道“朕太上皇帝也!”这样一来自然无人敢挡,政变团队顺利进入奉天殿,时隔七年,朱祁镇再一次登上了皇位。
紧张刺激的政变令时间好像过得非常快,朱祁镇坐上皇位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于是他下令直接击鼓召见群臣。文武百官还带着睡意来到了皇宫,但当他们看见眼前的景象后顿时清醒了,昨天上朝的时候皇帝还是朱祁钰,怎么睡了一觉就变成太上皇了。正在众臣纳闷的时候,徐有贞大喊“太上皇复位了,众位大臣官职不变,正常工作”。心知生米已然煮成熟饭,无奈之下的百官只好参拜朱祁镇。而当时的朱祁钰在后宫听到晨鼓还以为是于谦率军叛变了,得知是朱祁镇复位后心如死灰,连说三声“好”后便静默不语了。
朱祁镇复辟之后立刻改元“天顺”,想要消除朱祁钰的“景泰”痕迹,而他复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旧账,将于谦、王文等一帮拥护朱祁钰称帝的大臣全部下了大狱。接着他又分封了石亨、徐有贞等一大批拥立自己复位的官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到此夺门之变的余波尚未结束,其实如果就此打住,没有后来的事情,那么夺门之变的危害尚且不大,只可惜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朱祁镇当时是意识不到这点的。
夺门后记
朱祁镇复位后,清算旧账、分封拥立功臣,这本来也是应该的。不过当时的朱祁镇其实并没有想杀死于谦,他也知道于谦有功于国家,在他看来贬官免职就行了。但是石亨、徐有贞等人不能接受,他们都与于谦有着深仇大恨,必要置其于死地。于是他们编造说由于朱祁钰没有子嗣,所以其一旦病逝后,于谦就想要迎立外地藩王来继承皇位,借此把持朝政,因此于谦、王文等人犯下了谋逆大罪应该处死。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当年北京城是于谦守下来的,如果就这样杀死难以服众啊。但是徐有贞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告诉朱祁镇说,于谦是拥立朱祁钰称帝的功臣,现在陛下您复位了,如果不杀掉于谦,那么您的皇位则名不正言不顺。朱祁镇听到这话以后才下定决心,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谦、王文被处死。朱祁镇杀掉于谦等人之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废黜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贬其为郕王。为了报复七年软禁之苦,他将郕王朱祁钰囚禁在西内。不久郕王朱祁钰病逝于西内,他的死因一种说法是病重而亡,还有一种说法是朱祁镇暗地里施毒手害死的,总之无论如何做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钰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一生。
朱祁镇复位之后重用以李贤为代表的贤臣,并且事无巨细均向李贤报备。有一天朱祁镇和李贤聊天的时候,李贤就告诉朱祁镇,其实当时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当时郕王朱祁钰并没有子嗣,孙太后尚在人世,所以朱祁钰驾崩之后,诸臣肯定会迎陛下为帝的。至于“夺门”一事,就是徐有贞、石亨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来的事情。朱祁镇一听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石亨他们给骗了,于是下令罢免众多借着夺门事件升迁的官员。而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虽然在朱祁镇继位之后都被委任高官,但是下场却不同。先是徐有贞疏远石亨和曹吉祥,并且多次举报他们二人恃宠作恶,后来徐有贞遭到石亨、曹吉祥的报复,落得流放云南的下场,此后一生未得起复。后来石亨仗着是拥立头号功臣,在大明皇城中摆下了曹操的排场,渐渐地就遭到朱祁镇的厌恶,随后石亨的侄子等人意图谋反,数罪并罚,最终石亨死在了大狱中。而宦官曹吉祥更是荒谬,试图起兵造反让天下姓曹,适逢当时正要率军出征的孙镗尚未离开,很快就将曹氏叛变给镇压了,曹吉祥本人也落得凌迟处死。至此,“夺门之变”算是画上了句号。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复位八年的朱祁镇病重驾崩。回顾他的一生,有悲惨也有幸福,有昏庸也有明智,正统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导致大明从此国势日蹙,而景泰时期的夺门之变又导致大量功臣名臣被处死,加剧了党争。所幸天顺年间他重用李贤等人,并且在死前废除了宫女妃嫔的陪葬制度,算是及时挽救了一些鲜活的生命。
“夺门之变”实际上就是原本能够合法重新掌握权力的朱祁镇,被投机分子诓骗后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此事给大明朝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复辟后的朱祁镇相比正统年间有了一定的觉悟,也有一定的作为,但夺门之变带来的影响却是不能抹除的。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杀害了于谦等名臣,使得仅剩不多的能臣再次减少,以至于天顺年间只有李贤、王翱等少数人能够为朱祁镇所用,造成了明代军政大臣的第二次断层。
并且由于夺门之变是臣子的举动,使得原本就政敌争斗不已的朝堂,矛盾更加激烈,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愈演愈烈的党争问题;此外,景泰年间被朱祁钰严厉打压的宦官集团和特务机构也在天顺年间再次兴盛起来,由于经历坎坷的朱祁镇复辟之后迫切地想要掌控朝堂内外的事情,所以东厂、锦衣卫再次派上用场,而这次的兴盛一直持续到天启年间;更重要的是,忠臣于谦的死使得当时士大夫的心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士大夫们此前一直坚持着“忠心为国,死而后已”的信念,但于谦死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原来“尽心尽力,为国为民”最后就是这么一个下场啊!此后明朝士大夫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不再考虑为国为君,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前程,投机、政治斗争等活动也逐渐加剧。
此后大明朝虽然后来有过弘治中兴和隆万革新这种短暂的国力上升期,但是整体上来讲之后的大明朝日渐地走向了下坡路。外有少数民族的侵犯不断;内有宦官干政、祸乱朝纲,大臣党争不断、政权混乱,再加上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的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等等,种种原因造就了明中后期逐步走向灭亡的下场。这一切最初就是从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开始的,而后的夺门之变更是加剧了这种颓势,强大如此的大明王朝也从此正式迈向了毁灭的道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随着“夺门之变”的结束,朱祁镇与朱祁钰这两兄弟的身份又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成王败寇”,景泰帝既然在这次政变中失败了,那么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虽然景泰帝在被软禁了一个月后就离奇去世,但是在古人看来杀死一个人并不是最好的报复,最好的报复是要让他遗臭万年。于是,景泰帝就成了明英宗诏书中“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之人,帝号不仅被废,甚至死后都被赐谥号为“戾”。何谓“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除了给自己的亲弟弟赐个恶谥外,明英宗还下令不得将景泰帝葬入将帝陵,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将其原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寝(今朱常洛庆陵)废弃。事实上,朱祁镇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的打击报复。但是朱祁镇的这种行为可以在一时起效,但不可能永久起效。随着朱祁镇的去世和时间的流逝,朝中大臣们也开始为朱祁钰鸣不平,最终引发了关于朱祁钰的庙号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