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刚愎自用,文过饰非(1 / 1)

虽然崇祯嘴上是一直在强调要效仿圣贤之君,走励精图治之路,但实际上他在行动上却是一个自负狭隘、不进良言的人。他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焚膏油以继晷的努力之中无法自拔,在他眼中,自己无疑配得上自古皇帝行业典范人物的称号,每个人的精力都是一样的,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把每一秒钟都利用在治国理政上呢,崇祯的想法很容易就被朝堂上那帮深谙世事的老狐狸看出来了,立刻有数不胜数的阿谀奉承之辈上前,赞扬吾皇闻鸡起舞难能可贵、圣躬勤勉我辈楷模,溢美之词个个都像是钻进崇祯的心窝子里。如果有人敢对崇祯的决策提出一点质疑,那崇祯必定怀恨在心,但他的治国理政能力其实一般,如此刚愎自用后果便是蒙蔽视听、错误百出。诸臣慑于皇帝威严,都不敢直言进谏,万事必先试探崇祯的想法,与之谋合才敢提出,故而处事大都畏缩不前,生怕犯错,哪怕一切按照崇祯的要求来做,收效不理想照样要臣子承担责任,比如杨鹤,他在平叛时明明步步履冰、深合上意,但招抚成绩不佳还是差点被砍了脑袋。崇祯皇帝就像一个学习刻苦但天赋平平的孩子,每天忙着用心灵鸡汤感动自我,总是事倍功半、不得要领,可他还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说,只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一意孤行,最后成绩一出,灰心丧气,为什么学霸的付出得到的却是学渣的回报呢?思来想去,那只能是老师无能,家长无知,同学无用,反正想不到是自己固执己见,不听劝说。所以崇祯临死前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还是没能中兴明室,唯有留下一句“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来掩盖他所有的失误。

到了后来,崇祯越来越听不得逆耳之言,反而愿意重用温体仁、周延儒这样的虚与委蛇之辈为左膀右臂,朝廷之上本就污浊不堪的风气更加难以清正,贪污腐败几乎成了明面上的交易,国家内外交困、民生涂炭,广大官员们却专于敛财、中饱私囊。当时北京城有民谣讽刺温体仁就任首辅时的大明官僚队伍:“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简单粗暴的话语背后却是崇祯时代的真相——这朝廷,已经是腐败不堪,毫无操守,形同妓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