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崇祯是个努力向好的辛勤皇帝,他甚至比明朝绝大部分的君主都爱岗敬业。用现在粉圈常说的一句话是“他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也正是这份废寝忘食的奉献精神,让崇祯陷入深深的自我感动中,其实回过头来看,他所做出的努力收效都很有限,前辈挖的坑太深固然有原因,但他本身也并不是如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完美,明思宗的求治之路上,暴露了他难以忽视的性格缺陷。
首先,崇祯在改革救亡的过程中太急于求成,面对朝廷的困境,崇祯表现出来的是非比寻常的焦急。他的焦急确实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内忧外患像大山一样沉重,白天看完一车一车报忧的奏折,晚上估计是夜夜辽东入梦来,而且别忘了,他也还是个十七岁的孩子,搁在今天都是稚气未脱的未成年人,哪怕再具备出自皇家特有的早熟,也无法拥有颠覆时间的老辣,他带着刚刚走出青春期的稚嫩,大脑里是和同龄少年一样的冲动急切,虽然他做梦都想把事情处理好,但是强烈的渴望只会让他的内心比原来更为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朝堂之上,就变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武断。崇祯自扳倒魏忠贤后,收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五星好评,这个皇帝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试图更快更好地向天下证明自己还能干出更好的事。比如他任用袁崇焕的时候,急得诏书一封接一封往袁老师家快递,恨不得袁崇焕马上就能披挂上阵、收复辽东,再比如洪承畴保卫锦州的时候,他猴急地给下了一封进兵的诏书,让洪承畴别无选择,贸然进兵,结果松锦战败,洪承畴还叛国了。他还是太缺乏一个君王应有的冷静和成熟,遇到事情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想象,一个冲动就下令,然后要求他的朝廷以超能量的速度做完,做不完就发脾气。他的要求往往不考虑现实,这导致大臣们越来越不敢接手工作,生怕完不成目标就人头落地,古人云成大事者必得有卧薪尝胆、铁杵成针的忍耐力,崇祯帝道行未免太浅。
这样的焦急,给崇祯一朝的政治造成了比天启时期还乌烟瘴气的局面,在崇祯眼里,这帮大臣吃他给的俸禄就都应该是万能的,如果做不到万能,那就一定是无能,无能就应该挨罚。大臣们都发现,当崇祯决定任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他捧得很高很高,但是让他觉得你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完美时,他会毫不犹豫将你摔得很惨很惨,崇祯在位时光是总督就杀了七个人,还有的因为恐惧皇帝清算提前自杀了,所以大部分官员开始采取一种庸庸碌碌不加作为的策略,明哲保身以求安宁。看着这些大臣日比一日的麻木,让急得跳脚的崇祯更加怒火中烧,他坚信这帮臣子都是傻子,于是比以前更为严苛地对待百官,如此恶性循环,崇祯剩下的,便只有一身完全无用的焦虑和狂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