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1 / 1)

虽然敌人很强大,但是硬气的大明继续保持着死不低头的传统,万历回复给努尔哈赤的,是“要钱坑物,想都不要想”的果断,暴脾气的万历很恼火女真给他找麻烦,下定决心要把努尔哈赤这一家子人赶尽杀绝。他也许还想像当年平哱拜一伙一样,很快平掉这个气焰嚣张的女真部落。只是,努尔哈赤不是哱拜,万历也不再是当年的万历了。

首先,最重要的总指挥就是一个麻烦,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么多年过去了,泱泱大明居然没有再培养出一个像样的将领,文武内斗,官员腐败,以文制武的风气使得晚明在面对边患时用人出现了极大的被动。这次出兵辽东,万历苦思冥想他手里能派出去的总指挥官,最后选定了曾经在抗日援朝战场上表现……嗯……反正表现过的,原兵部侍郎杨镐。虽然他上次在抗日战场上初期相对来说实在称不出有什么才能,后来纯属因为运气爆棚,丰臣秀吉挂掉了,明军趁机追击而勉强功成的,甚至因为在战场上决策错误被万历贬斥,战争胜利之后,他在别人的好言帮助之下才获得赦免,复官再用。不过杨镐好歹算是见过真刀真枪上过战场。哪怕,这个老头已经年逾古稀,哪怕他的水平只能说平平。

万历是慌不择路了吗?

杨镐拖着老残之躯再次踏上沙场,看到的却是懒懒散散的辽东军,压根拣不出一支像样的先锋部队。于是全国调兵,从甘肃到浙江,从陕西到山西,明军像搜刮老底一般,千里迢迢赶到辽东战场,倒是给杨镐大人在气势上补充了莫大能量。另外,从前受过大明莫大援助的朝鲜方面也派出了帮助明朝扫寇的援军,开赴大哥的前线。万历皇帝还给杨老头带上了一把尚方宝剑,给了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安慰。安排上阵带兵的将领也大多是熟面孔,比如血战平壤时攻占城西的名将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比如北上抗日、南征杨应龙的大将刘綎,大明名将之后马林等,阵容看起来很强大,只待一战。但是细看却知道,这番派兵有着极大的无奈和漏洞,将领虽个个战功不凡,但全无决策权,最重要的指挥官杨镐资质平庸,还和其中级别最高的将领刘綎曾有不合,到了战场上杨镐为了解决自己的疑心,竟私下派人盯着刘綎的举动,随时打算牵制,其下指将之间也矛盾重重,文武搭档互不领命。杨镐自己尚且如此,当然也知道明军之中漏洞满满,所以想着速战速决,免得夜长梦多,因而一切安排都显得格外急促,欠缺考虑。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大明整理出的征讨努尔哈赤的大军正式誓师开拔,号称四十七万,实际二十万也没有的队伍,直逼女真老窝。杨镐是这么打算的,兵分四路——

北路军队,大约一万五,由开原总兵马林带领,主攻北面。

南路军队,大约一万,由辽阳总兵刘綎带领,主攻东南。

中路军左翼,也是主力军队,由时任山海关总兵的杜松带领,西面进攻。

中路军右翼,由辽东总兵李如柏带领,南面进攻。

这四路军队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军努尔哈赤的老窝,分别打过去后,预计在二道关进行胜利会师,然后一举前进,共同拿下他最后的巢穴赫图阿拉。这个计划看似很完美,基本上是采用了当年逐倭援朝和平叛播州时的“万能模板”,但实际上这一安排在面对努尔哈赤时漏洞百出。第一,四路军队分别进击,人数不同,水平不一,难保路上不会遇到不一样的情况。出临时状况了怎么处理?第二,这一路各打各的,怎么可能那么精确地保证四路大军可以同一时间到达二道关?第三,就算几个人赶路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大摇大摆杀进努尔哈赤部的心脏地带,难不成八旗军还会让他们走高速一样能够一路畅行?万一路上来个全军覆没啥的,断一个大口子可就是大麻烦了。不知道杨镐怎么想的,一个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不可实行的计划,堂堂一个总指挥想不到吗?不难看出他当时阵脚慌乱,紧张不已,打仗最忌讳的分散、纸上谈兵、变数多发,在这全体现出来了,明军根本就是在拼运气,露出了一大把软肋似乎就是等着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说好的会师还有可能实现吗?

再来看努尔哈赤方面的准备情况。虽然相比大明国土疆域的辽阔,后金的势力范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明军内部危机重重,官僚队伍腐败无能,统治者万历自私狭隘,胜负仅凭实力规模还真的难以预测。努尔哈赤带领的八旗军常年在辽东一带训练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拥有充分的主场优势,而明军有不少是远程作战,对战场形势远不如八旗军熟悉,万历三大征之后国库又早已见底,军饷军衣都未必能供给充足,战争发生之际正值初春,辽沈大地可尚未回暖,寒天远距离作战乃大忌,所以杨镐对明军的后勤补给相当心虚,只求速战,这就给努尔哈赤创造了战斗的主动权。此外,努尔哈赤手下的将领都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儿侄,忠心可鉴、团结紧密,相对晚明怨怼纷争突兀、互相猜忌不满的将领队伍,后金团队可谓占足了“人和”优势。对于早晚会到来的一战,努尔哈赤厉兵秣马,未雨绸缪,提前与蒙古改善关系,主动示好,与身后的朝鲜也采取收买、威胁并施的办法,朝鲜国王比较窝囊,虽然名义上受到明朝的恩惠,却因为和后金共用半个屋檐而备受欺凌,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他选择了两边讨好,躺平挨打,在即将到来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出于良心原则选择了和大明哥哥站在一起,但是为防止凶巴巴的努尔哈赤秋后算账,国王特意叮嘱前往支援的朝鲜军“悠着点”,以便给自己留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