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万历的最高指示随之下达:对于群龙无首的敌人,所以我们一个都不要放过。明军整军追击,斩敌无数,痛打落水狗,一路把侵略者赶回了他们的弹丸老巢。同时朝鲜复国,万历将完整的政权交还给李昖,不曾借机占其领土废其主权,并告诉他,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帮你打仗是大哥的义气,你放心回家吧。复国成功的国王李昖握着邢玠的手泪眼婆娑,仿佛送别亲人,情景倒着实感人,后来为了感激大明哥哥再造之恩,李昖还给邢玠建了一个生祠纪念。
明朝逐倭援朝后的表现,常被认为是大明之信,华夏之德,也是日本侵略怀野心者不能、也不可能理解的道理。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四月,大明军队撤出朝鲜归国,整整七年之久啊,逐倭援朝大战终以明朝胜利告终。这一年的重阳节,万历为庆祝抗倭胜利大宴群臣,宴后凡是对战争有功之臣皆加官晋爵,封赏丰厚,除了石星等失误重大者不得宽恕,其他如杨镐等罪责不重者,后来都复职启用,也算是对此事圆满的交待。
逐倭援朝战争胜利后,万历皇帝在怠政n年之后罕见地走出深宫,接受四方拜贺,亲自下令处决战犯,并向天下发布胜利之后的诏书:
“……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乃肩背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阻定乱,在予一人。……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于嚱!我国家仁恩浩**,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这一篇诏书,无法全文复制,此处摘录一小节,每每读之都令人心潮澎湃,抛去其他不谈,只字里行间的大气威严就唤起心底一种崇高的敬意,这也许是炎黄儿女骨血中永恒的共鸣吧。最后一句,倒让我想起了汉武帝伐匈奴时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以及唐灭东突厥记载的“突厥以失德抗有道…(我必)伐暴取乱”,千年以来,华夏民族沧海桑田,不变的却是这份睥睨四方、强而不霸的气度,自有非凡强大的国力,却愿以友好尊重的态度对待友邦,本不恃强凌弱,怀德对之,但若有暴乱者来犯,任其强大或是奸猾,我也必会匡正扶弱,全力征讨。正所谓不恃人不攻我,但恃我不可攻。
这种古老民族自强厚德的文化,是时间历史锻造出来的,威武不可亵犯,傲然而不霸横,带着一分从容淡定的气度,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隐藏着柔中有刚的力量,在春去秋来的漫长历史间屹立不倒。虽说自居天朝一贯自负的背后有其负面影响,但是单这场逐倭援朝之役中展现的,是整个华夏不可侵渎、骄傲坚韧的精神,是一个大国俯仰千年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