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休战议和,就是文官一展身手的舞台。在朝鲜战场上与李如松关系已经颇为紧张的经略宋应昌成了这幕大戏的主角,除了宋应昌,当然也少不了我们前文中讲到的那位出身市井、巧舌如簧的外交小天才沈惟敬。沈惟敬带着明方的建议去见小西行长,小西行长正带兵与明军对峙,虽然看起来军容尚且齐整,但是实际日军内部也是一地鸡毛,李如松棘手的粮草不足、军心不稳的问题,小西行长也同样面临。所以沈惟敬的谈判过程还算顺利,他带着“中日各自退兵后中方派使者去见丰臣秀吉、日归还朝鲜人质俘虏”的结果圆满复命,宋应昌一看也比较满意,便打算回头向万历邀议和之功。整个谈判过程中日两方都没有太意外的抵触情绪,然而夹在中间的朝鲜却格外窝火,本以为长期的马仔没有白当,一朝后院起火全家老小都等着天朝来救,却不承想好不容易请来的大明靠山居然也是个靠不住的纸老虎,朝鲜上上下下都弥漫着对谈和的反感情绪,甚至违背明朝的意思想要与倭寇抗争到底,因此,虽然宋应昌和小西行长表面上已经将和,但在此期间日朝两方依然有交战发生。
可惜朝鲜力量的确衰微,再怎么抗争也没能改变明方的决策,宋应昌还是派了两个人和沈惟敬一起去了日本参加和谈,在新的议和桌面上,又体现出来外交官熟稔外语的重要性。沈惟敬虽出身卑微,但凭借着语言优势和小西行长再次成为主导谈判节奏的中心人物,这二人各怀鬼胎,都希望中日可以尽快停战、恢复通商,所以在交流翻译的时候都暗戳戳地把节奏向有利于谈和的方向引,小西行长向日方表示明朝对丰臣秀吉的要求基本无异议,沈惟敬却告诉一起来的小伙伴丰臣秀吉愿意向大明称臣,最后两方或许都以为是对方慑于自己的威力退了一步,外交已获得重大进展。
事情发展到这里却并没有结束,关于要不要对日本进行册封之事朝廷中风波再起,主战派与主和派互喷得口水横飞,最讨厌听言官吵架的万历觉得脑子都要炸掉了,在争论中比较关键的两个人态度对万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个是经略宋应昌,他一直想着只要日本称臣态度良好,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另一个兵部尚书石星更是全力支持议和,不过,问题就出在他们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居然是毫无外交经验的沈惟敬,沈惟敬和小西行长在谈判桌上的交流左右了整个战局,任何一个虚假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战争复发的导火索。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一月,万历派使臣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面子上还是比较正式地迎接了大明使者。然而,中国从来自诩天朝上国,地位至尊,加上沈惟敬一直忽悠朝廷倭方态度谦卑,使者带来的册封诏书语气便是一贯地居高临下,俨然天朝上国不屑蕞尔小邦的傲慢态度,诏中将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继而吞并东亚的宏图野心直接贬低为“……崛起海邦,知尊中国……北扣万里之关、恳求内附”,那么看在你“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怀柔”,就“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意思就是,你大老远地跑到我家后院敲门,求着当我马仔,这份孝心也是不容易,看在你如此恭敬诚意的份上,大哥就收了你做小弟吧,这次正式通知你,以后你就是这一片区的小霸王了吧,要记着听大哥的话就行了,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封牛哄哄的封赏诏书到了丰臣秀吉手里简直是惊喜透了,想自己怀着吞并亚洲的豪情壮志,与大明交战也算是互有胜负,明朝皇帝居然以完胜者的姿态跑来“封赏”,是有多大脸?火冒三丈的丰臣秀吉顿时杀心再起,虽然碍于军备缺乏,当下并没有撕破脸反攻朝鲜,但是内心早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约定好撤军的事情显然也兑现不了了。
眼看着日军态度反复,说好的撤军丝毫不见动静,万历有点恼火,不得不催促使节和督察提醒日方践行约定。结果万历不仅没等来日方乖乖撤退的消息,还得知大明派去册封的使臣竟然在这困难重重的节骨眼上逃跑了!本来中日和谈就诸多不顺,出了此等丑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逃跑的使者,他究竟是因为洞悉了沈惟敬擅自隐瞒丰臣秀吉野心的真相感到此地不及久留,还是因为自己私人恩怨无法容身,我们不得而知,无论如何,使臣临时脱逃都令大明结结实实蒙了一回羞。
万历虽然气得挠墙,但是也不能因为他一个人改变已经谋划了很久的册封谈和之事,在众大臣的劝慰下,他重新派了一组使臣前往日本,行册封大典,以期再次申明封贡之恩,暗示丰臣秀吉见好就收,息事宁人。这次那位胆大包天的外交鬼才沈惟敬也在其中,一行人又一副天朝上国的高姿态出现在丰臣秀吉面前,但是这一次沈惟敬的瞒天过海大招却不再灵验了,丰臣秀吉看到明朝所谓册封诏书一句都没有提到实现他之前提出的要求,反而还是高高在上的主子做派,怒而拍案,直言“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且吾而为王,何以对天皇!”(我在日本早已说一不二,想不想当王是我一个念头的事,你明朝不过是个大胡子强盗,轮得到你来封我?何况我只任关白,上有天皇我怎可为王)盛怒之下的丰臣秀吉不仅把明使赶回了老家,还扬言要再次入侵。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一个差点被丰臣秀吉砍死,一个吓得不敢回国,企图伪造一份日本谢恩信了事的计划也很快被戳穿。当万历得知日本始终没有归顺之意,都是主和派鼓动他一厢情愿地圣母心大发时,比丰臣秀吉还要愤怒,他当即把主和首领、兵部尚书石星撤职并下狱,连带蓟辽总督也被革职查办,主和之声顿时销匿,日本即将卷土再来的消息迅速传入,漫长的议和终究还是以无效告终,大战的气息不胫而走,硝烟似乎又笼罩在中日朝三国的上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