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制度起源于北宋,本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此后南宋、金、元等朝代觉得纸币十分好用,因而沿袭不改。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也觉得纸币制度相当好,应该继续沿用,但却没有立即印制大明的纸币,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之前,明朝主要用的是铜钱,民间也会用实物来进行交易,对此朝廷也并未多加干涉。原因无它,元朝末年纸币大规模贬值,公信力早已丧失,在民间看来纸币就等于是废纸,甚至还不如废纸,这就是政府搞出来圈钱的东西,因而也压根不管到底是元朝的纸币还是明朝的纸币,反正就是觉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加上这段时期国家草创,事务繁忙,也暂时管不了那么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还是决定正式发行纸币,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正式下诏印制明朝的纸币,取名“大明通行宝钞(简称大明宝钞)”,新朝新气象,不得不说大明宝钞的样式也特别高大上,宝钞大概一张A4纸的大小,由于是用桑树皮纸制造的,所以宝钞呈现青色,耐腐蚀性也很强,上面有专门防伪的龙形花纹和防伪篆文,下面印制的是对伪造宝钞者的警告和处罚内容,宝钞中央则绘有钱串图案,以钱串画面的多少来代表面值,宝钞分别有一贯(1000文)、500文、400文、300文、200文及100文钱,六种不同的面额,满足民众的各种消费需求。同时明朝政府又规定每一贯钞能折换铜钱1000文,又或者可以折换白银一两,而每四贯钞则可对兑黄金一两,看起来很有经济学原理。
应当说洪武八年发行宝钞是明朝基于很现实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贵金属稀缺国,别看古装剧里动不动就“赐黄金万两”,实际上古代中国还真没那么多黄金,连白银都少得可怜,真正将金银作为流通货币,还得到新航路开辟,中国赚到大把外汇,美洲金银大规模输入中国之后才行,不过这得到明朝末年才得以实现。而就是这不多的金银财宝,朱元璋也没拿到,金银哪里去了,这个得问蒙古人去。别看元朝垮得快,但手也快,败退漠北之前,值钱的东西全被卷走了,尤其是北方各府库的金银,几乎卷得一分不剩。有人说金银没了不是还有铜钱吗?说得对,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使用的是铜钱,然而当时市面上的铜钱也少得可怜,除了被元朝卷走的部分外,大部分都被地方豪族藏起来了,并且元末的各大割据势力都曾经铸造过铜钱,其面值分量差别很大,这就导致币制混乱,根本无法通用,因而明朝初年铜钱也很短缺。有人说没有铜钱不是还有铜矿吗?自己铸也行啊。铜矿蒙古人确实搬不走,但是元末经过连年战乱,明初种地都缺人手,哪还有人开矿,所以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下日益严峻的货币不足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思来想去朱元璋才决定发行纸币。纸币制造起来速度、便捷,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制造成本相当低啊,有纸就行了,最适合解燃眉之急了。
在朱元璋和明朝政府看来大明宝钞的发行必将促进明朝经济的发展,流通全国,打造出辉煌的盛世。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事与愿违,在明朝之前宋、金、元三代都曾发行过纸币,然而最后三个王朝也都发生了纸币崩溃的现象,但这都是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的事情,情有可原。然而明朝从洪武年间开始发行宝钞,到正统年间宝钞彻底不能通行为止,不过短短六十余年,而这段时间还处于明朝早期,在国家稳定强盛的时期,一国的法定货币竟然崩溃,以致退出市场流通,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