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水鉴湖(今江西吉水县文峰镇)人。在明清时期江西那可是科举大省,几百年间光状元就层出不穷,更不用说进士了,那就是一抓一大把。所以江西自古以来文风昌盛,能够在省内以才华出名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我们的解缙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到省内已经容纳不下他了,优秀到连时间和空间都限制不了他了。解缙和明朝中后期的两大文学巨头杨慎、徐渭共同组了一个叫“明朝三大才子”的组合,当时就成为了大明第一天团,什么“吴中四才子”这只是地方偶像,“明朝三大才子”这才是全民天团。
虽然三大才子中,杨慎被公推首位,但杨慎和徐渭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明朝中后期,那时候明朝的市民经济已经相当繁荣,用书上的话来说资本主义萌芽都出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当时的文化昌盛是正常现象,而解缙所处的时代正是元末明初,整个中国刚从战乱之余缓过来,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多少精力去搞文化研究啊,而成长于此时的解缙精力能从明朝两百多年间的才子中脱颖而出,为明初扳回一局,跻身“明朝三大才子”之列,可见解缙自身的才学水平有多高。
解缙能有如此高的才华,虽然离不开天赋异禀,但是成长的环境也十分重要。《解学士》中说解缙的父母是卖豆腐的贫苦夫妇,这当然只是为了突出解缙是个“神童”而在立人设了。解缙出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十一月七日,前面说过这时元末战乱刚刚结束,新建立的大明朝百废待兴,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读书了,在当时可没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如果解缙的父母真是卖豆腐的,那解缙日后的人生大概就是接过父母的小作坊了。幸运的是解缙诞生于江西吉水解氏家族,这可是江西著名的名门望族,不仅是书香门第还是官宦之家,根据族谱记载,解氏一族从古至今光是封王封公(这里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的就有好多位,所以才能在江西置办下如此庞大的产业,供后人耕读传家,而解缙在这样的家族中长大学费什么的肯定是不用愁了。
物质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看解缙的了,毕竟学习这东西还是得靠自己努力的,好在这方面解缙更让人省心,解缙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异于常人的地方,当解缙周岁的时候,家族为这个孩子准备“抓周”,结果在“抓周”上,解缙从四书五经、李白杜甫的诗集、文房四宝、琴棋书画那是抓了个遍,而且对这些东西那是爱不释手,所谓异人必有异象,家族中的长辈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因而十分用心去教育他。而以此次“抓周”为起点,之后的解缙是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先是其母教他认字的时候,发现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后来还能够出口成诗,之后那就更不用说了,反正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能看的书都已经被解缙看完了。
正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十年寒窗”,但很多人穷其一生在学问上都没有太大突破,而年纪轻轻的解缙如今在学习上已经没有什么瓶颈,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了,解缙作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于是解缙就去参加科举,科举可比今天的国考难多了,到了明朝的时候科举分为好几个流程,共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一级比一级难。拿最简单的童试来说吧,这是县一级的考试,能够考上的人被称为童生,就说明你是个文化人了,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比如《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五十多岁还在参加童试。
童试过后是院试,能够考中的人被称为“秀才”,到了秀才这一级别就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能享受很多待遇了,比如可以开办私塾,见了官也不用下跪。很多人穷其一生到达这个级别就谢天谢地了。但我们解大才子可不是常人,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的时候,年仅十八岁的解缙就已经参加江西的乡试了,也就是说解缙还没成年的时候就过了童试和院试了,那么乡试的难度怎么样呢?太简单了,解缙一举夺得江西乡试的第一名,乡试相当于今天省一级的考试,当然难度前面说过了比今天难很多,考试的人从小孩到老头应有尽有,而十八岁的解缙无疑是其中最年轻的,这么一个小娃娃考了第一,令当时许多考试的学子感到吃惊,由于古代乡试的第一名又被称作“解元”,所以时人又称解缙为“解解元”,听起来还蛮好听的。乡试考中的被称为“举人”,明清两代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途径很难,而且在升迁上会有障碍,因而绝大多数考中举人的人会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解缙这么有才当然不会只满足于一个举人了,因而紧接着在第二年的时候,解缙便入京参加会试,和解缙一同入京参加会试的还有其兄长解纶、妹夫黄金华。解缙作为大才子自然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连中三元”,也就是一个人集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于一身,这在所有读书人中是莫大的荣誉,截止此时明朝还没有出现“连中三元”的现象,如果解缙能够达成,那必然是创下了历史。结果还别说,解缙三人都挺争气的,不仅顺利通过了礼部的会试,还顺利通过了殿试,最终全都考上了进士,这“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一出可以说是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然而美中不足出现了,自幼便颖敏绝人的解缙在此次会试中却只拿了个第七,虽然这个名次已经能让许多人羡慕了,但是跟解缙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而在殿试中解缙的表现更是不佳,只拿了个三甲第十名,似乎和解缙幼年时候的表现不符合啊,难道是解缙已经江郎才尽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此次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任亨泰在史书中也有所记载,然而查阅其相关资料记载却发现任亨泰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的建树都无法和解缙相提并论,所以在京城参加会试和殿试时,解缙依然还是那个“颖敏绝人”的解缙。那难道是因为此次考试中有人暗箱操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解缙的名次给往下压了?
还别说,这次倒是说的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压解缙的名次却不是因为要顾及他人的利益,而是出于对解缙的保护。根据史书记载,解缙名次的不高不是因为他在考试中答得不好,而是答得太好了,让主考官们都生了爱才之心,但是主考官们在看到解缙的试卷后,觉得解缙这个人真是锋芒毕露了,有时候在官场上一个人太优秀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加上解缙这个人自视甚高,使得主考官们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现象发生在解缙身上,为了保护他也为了历练一下解缙,就将他的名次给压低了。而这一压就使得明朝的第一位“连中三元”又往后推迟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