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么尊崇徐皇后,不光是因为爱她,还因为徐皇后是立有大功的。当年靖难的时候,尽管朱棣对发动靖难之役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从当时的实力对比来看还是建文帝略胜一筹。一次在朱棣领兵远征的时候,建文帝一方的李景隆率兵乘虚攻北平(今北京),试图一举端了朱棣的老窝。而当时驻守北平的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和徐皇后。
朱高炽身有残疾,且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部署防御之事均由徐氏指挥。当时,朝廷大军有五十多万人,而北平城中,连老幼孱弱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人,面对敌强我弱的危险局势,徐氏与长子及守城将官,沉着冷静地部署着守城各项事务。按照古代的道理来说打仗这么重大的事,妇道人家不该多管,但是徐皇后有管的资本,因为徐皇后本身出自将门,其父亲为明朝开国元帅徐达,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军布阵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在面对李景隆大军来犯,而北平城中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兵全让朱棣带走了),徐皇后采取的对策竟然是在男人不足的情况下,令朱高炽率领城中将领的妻子们组成娘子军,一起披甲守城。最后徐皇后甚至亲自登城督战,最终北平守将在徐皇后的带领下坚持到了朱棣回师救援。
甚至徐皇后为了证明朱棣继位的合法性不惜欺骗神灵和天下百姓。据史料记载,徐皇后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其生前曾亲自撰写过一部佛经名为《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在这部佛经的序言中徐皇后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撰写这部佛经的原因,原来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正月的时候,徐皇后(当时还是燕王妃)对佛教还不太感冒,只是偶尔会读读佛经,但是那天在府中的佛堂读佛经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焚的香太迷人了,还是太累了,总之焚香就睡着了。这一睡可不得了,徐皇后梦到观音菩萨给她托梦,夸了她一通,并且告诉徐皇后因为她平常礼佛特别虔诚,所以将来必有好报,所以徐皇后醒了以后成了一个佛教徒。
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徐皇后日后会当皇后,好像很普通,因为徐皇后后来确实也当上皇后了。但是这个梦境出现的时间有些令人玩味,书中明确称徐皇后做这个梦的时间为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正月,那么这一年大明朝发生了什么呢?这一年的闰五月初十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也即后来的建文帝。一般在古代,新皇帝即位,神仙托梦给皇帝的臣下(藩王也是皇帝的臣子)或臣下家属所涉及的情况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你要倒霉了,新皇帝看你们全家不顺眼,要办你们,你得想办法解除厄运,最好的方案就是烧香拜佛,甚至于辞官回家,但是徐皇后的梦显然不属于这一种,那就是第二种了。
第二种就大不一样了,一般来说预示着好日子就要到了,你们全家得要好好准备准备,要走大运了。徐皇后的梦中,观音大士说她能当国母,这可不是撞大运了吗?但是在中国古代能被称为“国母”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后,正月到闰五月这四五个月之间不谈,因为当时在位的还是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死得早,所以当时皇后之位空缺。但是闰五月以后朱允炆登基了,其即位之初就册封了自己的原配马氏为皇后,空悬了十几年的中宫之位又迎来了主人。在大明已有皇后的情况下,观音大士却对当时还是燕王妃的徐皇后说“后妃将为天下母”,这可不是在暗示朱棣能当皇帝嘛,没有皇帝哪来皇后啊。要知道根据所有史书中对于“靖难之役”的记载都是称朱棣早已做好准备,在万事俱备之后,高举“清君侧”的旗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夺位之战,并最终取得皇位,而徐氏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在这种情况下,徐皇后提出自己的这个梦境,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朱棣称帝是顺应天意的。
徐皇后在《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中表示自己在得到这个梦后,更加虔诚地信仰佛教,甚至到了日夜颂念佛经的地步。甚至徐皇后在书中说自己能够守住北平,都是其由于她念经十分虔诚最终守住了北平,潜台词就是北平也是在佛祖的庇佑下才能在围攻中坚持下来的,所以徐皇后为何如此信佛,因为佛真的能保佑他们一家。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前面说了,北平能够守住,全靠徐皇后指挥得当。但是徐皇后再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却把原因归结为佛祖的庇佑,为什么?因为她要为朱棣的夺权行动塑造合法性和正当性。同时,在佛经中徐皇后将朱棣最终夺权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皇上承天地眷佑,神明协相。荷皇考太祖高皇帝、皇妣孝慈高皇后盛德大福之所垂荫。”也就是说朱棣称帝是顺应天意,也是顺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意思。总的来说,徐皇后的这部经书从始至终都在塑造朱棣夺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对这样为自己着想的妻子,朱棣怎么能不感动呢?
徐皇后虽然只当了五年皇后,但是功绩可不小。比如在朱棣即位之初,徐皇后就提醒他经过多年征战,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与民休息。同时也提醒朱棣在用人的时候不要一味地重用靖难功臣和燕王府的“老人”们,也要任用那些前朝旧臣们,要尽量一碗水端平,毕竟他们都是朱元璋留下来的老人。事实上,徐皇后劝说朱棣也要任用前朝旧臣就是在为那些建文朝的大臣们争取机会,也是在帮助朱棣调和政治矛盾,毕竟那些所谓的朱元璋留下了人才也是在建文朝混过的。除此之外,朱棣在前朝管理那些文武百官,徐皇后就在后宫召见文武百官的命妇们,告诉她们在日常要记得劝谏自己的丈夫,努力地为大明服务。
徐皇后最大的成就还是帮助长子朱高炽稳定了储君之位,稳定了大明江山。徐氏的三个儿子,性格各异。长子朱高炽,自幼体弱多病,还有点瘸,据说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但身残志坚,性情温和,沉静好文,为人宽厚,性格上完全遗传了徐氏;而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性格上更像朱棣,刚毅,残暴。对于这三个儿子的教育,徐氏因材施教。对老大的教育,徐氏深知其是担任国家大任的不二人选,所以很注意培养他处事果断,大智大勇的能力,并教育他体恤百姓,待人宽厚。而老二老三,性格比较暴躁,专横,不拘礼法,徐氏认为他俩不但不能重用,还要为他们选择敢于监督劝诫的僚臣。其实,朱棣是更喜欢老二的,因为老二朱高煦最像他,所以一直都想废朱高炽立朱高煦。知子莫如母,徐氏则认为,老二为太子,以后定为暴君,所以主张立朱高炽为储君,也多次劝谏朱棣,指出老二老三性格上的缺陷。虽然徐氏对老二老三性格上多有指责,但对他们的生活也是极为关心体贴,劝谏他俩珍惜手足之情,切勿胡作非为。也正因如此,徐氏在世期间,他俩虽有不臣之心,但也不敢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