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再好,也别对孩子无底线给予(1 / 1)

老汪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已过了花甲之年,育有两个儿子。年轻的时候老婆因病去世,他独自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老汪觉得儿子已经失去了母爱,便想着法地补偿他们:“你们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只要我能做到。”这是老汪对两个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老汪年轻时有些手艺,靠打零工一个月才赚几千块钱,其中大部分都给了两个儿子。儿子们要什么,他就给他们买什么,小时候是玩具车、零食,再大些是高档服装、名牌手机,为此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后来两个儿子要结婚了,老汪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他们在县城一人买了一套房,自己则住在旧房子里。

看着两个儿子成了家,老汪心中无愧,可是儿子们却一直认为父亲还可以给他们更多,还隔三岔五地伸手要钱。

这天,两个儿子都从县城回来了,老汪很高兴,准备去炒几个菜,然后吃晚饭。其间,他准备回房间拿盐,只听得两个儿子在小声议论着什么,出于好奇,他停下了脚步。

“哥,咱们一起和咱爸要钱买辆车吧,你看现在谁家没有车啊?跟你说,咱爸肯定还有钱。只是,我有些担心,爸会给我们吗?”这是小儿子的声音。

“爸那么喜欢喝酒,我们今晚陪他好好喝,多说点好听的,然后说我们过得有多苦多累,压力有多大,他肯定就会给我们的。”大儿子说道。

“你说,爸现在还有多少存款?”小儿子问道。

“谁知道,让他给咱们再一人拿5万,应该够吧。”大儿子说。

听到这样的对话,老汪泪水忍不住地流:“我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他们分了,现在还要这样来算计我,我这是养了两个白眼狼啊!”

相信,任何一个父母看到这里都会感到心酸,愤怒不已。

曾经,我们以为只有做个无私奉献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孩子才会爱我们。只要孩子需要的,就是家庭需要的,孩子要什么都想方设法满足,任孩子予取予求,没有边界、没有底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我们有这个经济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没什么困难,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高兴呢?甚至没有经济条件的时候也声称:“没钱借钱也要给孩子买,别的孩子有的,咱的孩子不能没有。”

然而,父母这样的自我牺牲会得到什么?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对父母从来不闻不问;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不断索取;容易养成有求则须必应的玻璃心,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走极端。

关于这一点,卢梭在其著作《论教育:爱弥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还记得上海浦东机场那场令人震惊的刺母血案吗?

汪佳晶在日本留学5年,从来没有打工挣过一分钱,其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单身母亲。汪母靠打零工一个月才几千块钱,虽然生活过得很拮据,但为了让儿子过得更好,她总是有应必求,还四处借钱,最后实在没钱给儿子了。结果,汪佳晶乘飞机回国,见到母亲后竟然从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造成母亲重伤。

我们抱怨自己那么爱孩子,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到头来孩子一点都不爱我们?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这都是父母无底线、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是的,养育孩子的路上肯定是需要牺牲的,可是对孩子无底线给予,这样的做法看似是毫无保留地爱孩子,但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的爱。所以,即便家庭条件再好,也别对孩子无底线给予。尤其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一个“白眼狼”就已经令人伤神,两个“白眼狼”更伤心。

为此,父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爱要适度,不要百分百满足孩子

有个成语“欲壑难填”,意思是纵容欲望,欲望将是无止境的。在教育孩子时,作为父母,当你想要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和要求时,请扪心自问:“我这样做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爱要适度,不要百分百满足孩子,要告诉孩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超标的,并适当地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即使你完全是可以满足他的。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吃穿用度上够用就好,杜绝铺张浪费

在早期的成长阶段中,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必需品,父母给予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如果父母给了孩子过多不需要的东西,孩子们就会将这些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在孩子的吃穿用度上,父母不要买过量的东西,够用就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要教孩子杜绝铺张浪费,学会勤俭节约。

比如,给孩子买东西,父母要事先定好他要买的东西及价格上限;不要给孩子买太多名牌,衣服朴素一点也没什么,只要干干净净,孩子不会低人一头;在吃的方面也一样,不要孩子想吃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多吃水果蔬菜,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学习用品不能不喜欢了就换,笔要用到没有水才可以换新的,本子没用完也不能轻易丢掉。

给孩子灌输“要花钱,自己挣”的意识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往往不珍惜,就会有恃无恐,消费无度。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教会孩子“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给他们灌输“要花钱,自己挣”的理念。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父母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任何东西都要靠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得到,而不是一味地和父母索取。

森森和妹妹林林总是和妈妈要这要那,今天你要买一个脚踏车,明天我要买一个遥控车。妈妈这样告诉孩子们:“孩子们,这个社会要想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这样吧,你们帮妈妈做一次家务,就可以赚到一定的钱,如擦桌子一元,扫地一元,洗衣服两元,你们谁先攒够了钱,谁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孩子辛苦赚来钱之后,明白物质得来不易,自然就不会随意索取,也会有计划地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