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磊一直下意识地躲着爸爸,不和爸爸一起玩游戏,也不像从前那样喜欢腻在爸爸身边了。就连贴心“小棉袄”的妹妹蕊蕊也是,一见到爸爸就没有好脸色。妈妈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兄妹俩和爸爸到底在闹什么别扭,可是问小磊爸爸,他也是一脸迷茫,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趁着爸爸今天加班不在家,妈妈把小磊和蕊蕊叫到跟前,几番询问之后终于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前几天妈妈有事回老家时发生了一件事,小磊因为和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打架被叫了父母,去处理这事的人就是爸爸。
前些日子,为了准备六一儿童节的表演节目,在老师帮助下,小磊和班上一群小朋友一块排练了一个话剧表演。蕊蕊和小磊在同一个幼儿园,虽然兄妹俩不同班,但蕊蕊时常来找哥哥玩。这天,小磊他们正在排练,班上几个调皮的小男生见到蕊蕊过来,赶紧冲过去把她堵在门口,不让她进教室,说她是“间谍”,要来偷看他们班排练节目。蕊蕊被几个小男生一吓,抽抽噎噎哭了起来。
一听到妹妹的哭声,小磊赶紧冲了出来,结果一冲动就和几个小男生扭打到一起,还把其中一个小男生的鼻子给揍出了血,惊动了老师。其实小磊和那几个小男生平时关系不错,双方在老师的调节下也很快握手言和了,但毕竟有孩子受伤,所以老师还是尽职尽责地通知了这些孩子的父母。
本来这事也不能说完全是小磊的错,但恰好那天,小磊爸爸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因为工作上的事焦头烂额,儿子又出了这档子事,可想而知,小磊爸爸的心情有多糟糕。于是,一进老师办公室,小磊爸爸就气愤地骂道:“小兔崽子,怎么那么不省心!这才多大年纪就敢打人,以后大了要怎么办!挨顿揍,你才知道消停,是不是?”当时要不是老师拦着,小磊爸爸都差点直接上手揍小磊了。
把事情的原委向妈妈交代之后,小磊委屈又气愤地叉着腰说:“我讨厌爸爸!我都已经和小朋友道过歉了,而且,如果不是他们欺负妹妹,我也不会揍他们!但是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骂我,还想揍我!我以后再也不喜欢爸爸了!”
站在一边的蕊蕊也叉着腰,奶声奶气地说着:“我……我也最讨厌……最讨厌爸爸!”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小磊打了人,这肯定是不对的,如果爸爸能够好好和他讲道理,那么小磊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之后,肯定不会因此和爸爸闹别扭。但爸爸却一气之下,什么都没问就当着大家的面责骂了小磊,结果反而激起了小磊的反抗意识,甚至因此伤害了父子间的感情,就连妹妹蕊蕊也因此对爸爸有了意见。
很多父母其实也都和小磊爸爸一样,觉得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做事之前根本不会去考虑孩子的面子和尊严问题,经常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然而,事实上孩子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懵懂”,甚至,孩子有时要比大人敏感得多,也更重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
英国作家洛克就曾告诫过父母们:“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得在私底下进行;而对儿童进行称赞表扬,则应该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对于儿童来说,当众受到称赞与表扬,再经过一番传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他们会为之而骄傲,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付出更多努力以期求得更多的赞扬。而如果当众宣布儿童的过错,则会让他们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是悲观失望,而父母也将失去制衡他们的工具。”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让孩子失去自尊心的方式有千百种,但帮助孩子重建自尊却是一个极其困难和漫长的过程。”
为了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别让孩子成长的天空布满阴霾。
更新你的教育理念
面对做错事的孩子,不少父母喜欢当众进行批评,甚至人越多,越批评。这些父母认为:一方面,当众批评教育能激发孩子的羞耻心,让他牢牢记住做错事情的教训,以后不敢再犯;另一方面,当众批评教育孩子还能让其他人知道,虽然孩子做错事情,但父母的家教是很严格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赶紧更新你的教育理念吧!不管抱有怎样的目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当众批评往往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伤害,这可比孩子的错误行为严重多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还是私下进行比较好,而且一定要避免说出那些可能伤害到孩子自尊心的话。
两个孩子,一褒一贬不可取
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说一句“你看看××”,于是“××”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全民公敌。而一些家庭在有了二孩之后,就开始喜欢把两个孩子拿来比较,尤其是当一个孩子乖巧懂事,另一个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一褒一贬的评价更是家常便饭。
其实,这种一褒一贬的批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只会激化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尤其对于总被批评的孩子来说,另一个孩子的地位就好像是那个讨厌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样,非常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就事论事,不要扩大批评面和翻旧账
有的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喜欢翻旧账,或顺带把孩子的朋友都“黑”一遍。这样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极为不利的,不仅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小肚鸡肠,而且蛮不讲理,从而更加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批评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于一点在于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诚恳地接受批评意见。批评应使孩子振奋,而不是使孩子气馁,时刻要记住:尊重、理解、帮助、鼓励,这才是最好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