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适当地“偏心”,才能制造平衡(1 / 1)

某个办公室里,两位女同事正在为如何做好二孩父母而争论。

“做父母一定要公平,对孩子都一视同仁。”正在计划二胎的A同事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相对于公平,有时反而偏心眼会好些。”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B同事说。

“什么?偏心眼?这是父母最不应该做的吧?”A同事不解地质疑。

“以前我对两个孩子非常公平,但经过两娃的养育后,我认识到,如果要让两个娃关系融洽,就要做个偏心眼的父母……”B同事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很费解?“偏心眼”这三个字对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汇,为什么还有人提倡呢?

那么,你不妨听一听这位妈妈接下来的详述:

“我家大宝今年9岁,是一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几乎没有让我操过心。但7岁的女儿却性格内向,而且有些愚笨,翻开她的作业一看,你会大吃一惊,经常出错,有时连抄写生字都会出错,她也经常因此而苦恼,有时也会哭泣。按照正常的思维,我是不是更应该喜欢优秀的儿子?但我偏偏对女儿会更好一些,因为我知道,她比儿子更需要我的帮助。她或者不是笨,很可能在学习这方面还没有开窍,更需要我耐心地一步步去引导、督促、关爱。”

“当我意识到这点时,我会给予女儿特殊照顾。”这位妈妈继续说道,“比如,儿子考试得到85分以上才给奖励,而女儿只要考及格就可以了;儿子写完了作业还要保证全对才行,而女儿只要及时改正错误的地方就行,我还不忘附上一句‘这次你进步了,加油’。就这样,女儿终于也变得越来越优秀。”

人们常说,家有两个小孩应该一碗水端平。的确,父母的爱应该是无私的、理性的、公平的,不能偏爱任何一个孩子,否则就有失公平。可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并不是公平就能够解决得了的。为什么?因为兄弟姐妹之间是要讲感情的,而感情又怎么能用公平来衡量呢?

在很多时候,适当地“偏心”,才能制造平衡。

“偏心眼”不好,但是一旦你换另一个思维方式来理解“偏心眼”三个字,即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用在恰当的孩子身上,反而会催生出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因此,为了两个宝宝的健康成长,为了两个宝宝的相处融洽,我们有时也需要做“偏心眼”父母。

二孩家庭中,大宝更需要重视

过去许多父母有“忽视老大,重视老二”的倾向,近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二宝的到来,对于已经习惯了获得父母全部爱的大宝来说是一种天大的灾难,因为无论如何他得到的爱都会被瓜分,于是我们开始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大宝身上,但是之前大宝享受的是100%的关注,即使你现在给予大宝90%的关注,他仍然会因为10%的缺失而失落。面对大宝的不“通情达理”,我们很容易不满:“弟弟妹妹比你小,比你更需要妈妈,我已经对你很好了,你怎么还这样?”这就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讲“公平”、讲“平均”。所有的关注、时间,都用“量”来一分为二。

其实,大宝在乎的不是父母公不公平,而是父母的爱是否和以前一样。所以你应该适当地表达对大宝的关爱,甚至给予大宝更多的关爱,及时缓解他的忧虑。比如,每个月规定一天,这一天只带大宝出去玩,让他完全占有你们。这一天,你千万别提老二,甚至可以对他说“偏心”的话:“今天不用照顾妹妹,只跟你在一起,真是太好了!”这会让大宝感觉爸爸妈妈并没有被抢走,缓解心理上的各种不平衡,减少对二宝的攻击性行为,也会让家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对弱势的孩子给予更多帮助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资质不同,自控能力及个人觉悟都不同,对于这样的情况,不能一味地强调平等。现代的教育注重人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所以父母的爱不应是盲目的,应以客观地认识孩子为基础,要对弱势的孩子给予更多的诱导、关爱和支持,努力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妈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女儿身上,给予女儿特殊照顾,这并不是真的偏心女儿,而是女儿没有儿子聪明,也可能是在学习这方面还没有开窍,更重要的是她性格内向,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父母的关爱、督促、引导。

再比如,两个孩子都摔倒了,如果大宝已是三岁以上的孩子,那么你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快站起来,把身上的土拍掉。”如果二宝刚学会走路或还不会走路,用同样的话激励二宝显然不符合实际,我们应该抱起他并安慰,这种行为虽然看起来是对二宝“偏心”,但更符合实际,不是吗?

用最聪明无害的方式让孩子释然

当孩子抱怨“偏心”的时候,不少父母会矢口否认“我没有偏心”,或是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关,从而给孩子造成错误的认知,更加确定你是偏心的。反过来,如果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觉,耐心解释所谓的“偏心”,让孩子释然,孩子之间和亲子之间都会更亲密,可以说这是最聪明无害的方式。

比如,当你指导二宝做作业时,记得告诉大宝,说二宝年纪小,学习能力不行,更需要帮助。或者,你给大宝买了一件新衣服,要记得跟二宝说,大宝要参加学校的一场特殊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们会觉得,即便是“特殊优待”也还是公平的,心里就踏实多了,往往会欣然接受自己被“冷落”。

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既能公平公正,又能适当“偏心”。当然,这种偏心眼的教育举措,如果能不漏痕迹地进行,尽量别让孩子们看出来,就连你所欲偏心的孩子,也丝毫没有察觉,才称得上真正步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