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是一名护士,上中班晚班都是常事,而她老公自己开着一家公司,一天到晚忙得屁股能着火。雯雯休完产假就开始上班,儿子则由一位保姆阿姨看护,保姆阿姨没什么文化,也不会教育,从小就让孩子看电视,别磕着碰着就行。久而久之,孩子天天只知道玩,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经常拖整个班级的后腿。这让雯雯夫妇经常觉得抬不起头,干脆把扬眉吐气的希望寄托在二胎上面。
雯雯很后悔自己当初对孩子撒手不管,生下二胎女儿后,毅然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而且衣食住行,点点滴滴无一不花心思在女儿身上。
女儿1岁时开始上亲子课,每天半天;
3岁入幼儿园,让女儿开始同时学英语、钢琴、跆拳道、美术,天天像赶场一样;
6岁上了学前班,雯雯已经带着女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学了个遍;
7岁入小学,雯雯一心想让女儿考出好成绩,便买了厚厚一叠练习册,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课后作业,还要再做一小时的额外练习。
……
当然,这个可怜的孩子,天天被课业压得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雯雯为女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天兢兢业业督促女儿学习,结果发现,女儿虽然成绩比儿子好,但比儿子更令自己头疼,在家里经常不和自己说话,一个人闷在自己的屋子里。要么说上三句话就像个炮筒,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雯雯惊诧莫名:“我对女儿这么好,为什么她会这样?真是气死我了!”
雯雯的女儿变成这个样子,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真相是如此残酷。
每个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大宝教得不理想,二宝教育勿偏激,尤其是不要以“期望”的名义给二宝无形的压力,对二宝的期望值过高。因为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只能让孩子背负沉重而迈不动脚步,导致孩子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引发焦虑心态、性格畸形、心理疾病等。
正如雯雯,眼见儿子因为父母疏于管理而成绩糟糕,便将女儿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无休止地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学习几乎占去了孩子所有时间,她失去了一个儿童所应该享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内心怎么会快乐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天天这样要求你做这做那,你是什么感受?
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深思!
既然如此,父母干脆就不要对孩子有任何期望了?当然,这也是一种极端。其实,当发现大宝教育得不理想时,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能够反思之前的教育行为,发现不足和缺点,根据经验和教训,再对二宝提出一定的期望。期望要有度,要合理;对孩子,不要逼迫,要多沟通,多排解压力。
期望要建立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
作为父母,给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帮他树立目标并促其前进。但是,这种要求和期望应该现实一些,依照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等做合理的期望。也就是说,在对孩子有所期望时,父母不可仅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建立期望,而是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合理期待值”,即强调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生理的和心理的特征和局限性。只有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水平的期待,才能说是合理的、科学的。一般而言,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期望目标是最合适的,能有效地激励孩子。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引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最好不要为了让孩子实现目标而转移自己的生活重心。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始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有些父母却把自己的存在价值作为筹码压在孩子身上,比如为了孩子辞职陪读、花大笔钱财为孩子找老师……仿佛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孩子,对孩子来说这反而是一种压力和负担,无论如何他们也承受不起。你付出越多,他们越反感。
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只要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就可以了。
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孩子是在一天天不断发展变化的,孩子实现期望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而变化的过程。所以,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当孩子通过努力已经实现了一定的期望,或者发现当初的目标定得过低时,父母要及时地从心态上调高期望值,如此便能持续性地激励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努力之后并不理想,或者发现当初的目标定得过高,父母要及时地从心态上调低期望值,并暗示孩子“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孩子更加快乐、自由发展。
无论大宝,还是二宝,教育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大宝教得不理想,二宝教育勿偏激。只有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期望,孩子才有可能在成长中获得成就感,成为一个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从而缔造一种双赢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