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艾是我相交多年的好友,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老二是个男孩。按理说,女孩应该更黏妈妈一些才对,但李艾家不同,她的儿子更黏她,为了获得李艾更多的关注,他甚至比姐姐还会撒娇。
每一次李艾带着两个孩子来我家做客,小女孩都会快速地跟我的孩子玩成一团。反倒是小男孩,总是牵着妈妈的衣服,躲在妈妈的身后。
有一回,我问小男孩:“为什么不和姐姐们一起玩?”他回答我说:“我妈妈说到别人家做客要安安静静的。”当我将糖果、玩具拿给他时,他又对我说:“我妈妈说了,不能乱拿别人家的东西。”
后来在李艾的要求下,小男孩才不情不愿地去和姐姐们一起玩。但我发现,他每隔一会儿就会看妈妈一眼。在和两个姐姐玩的过程中,他也会将“我妈妈说”这几个字挂在嘴边,比如当他和姐姐们搭积木时他会说“我妈妈告诉我这么搭才牢固”;当和姐姐看上同一个玩具时他会说“我妈妈说,大孩子要让小孩子”。
还有一回,我和李艾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溜冰。我的孩子和李艾的女儿快速穿好装备,不用我们扶,便自行滑了起来。两个小女孩一会儿跌倒一次,但她们都没有哭,反倒是被自己跌倒时的滑稽模样逗得哈哈大笑。
到了小男孩这里,画风却大不相同。他一边穿着装备,一边对李艾说:“妈妈,你不是说我不能做危险的事情吗?我觉得滑冰很危险,我能不能不溜冰呀?”在被李艾拒绝后,他退了一步,要求李艾在他滑的时候扶着他。小男孩跌倒后,眼睛里会蓄满泪水,要李艾扶他起来。
我总结了一下李艾家小男孩身上的特点:他喜欢将“我妈妈说”几个字当作口头禅;他对妈妈非常依赖;他会对妈妈撒娇。这些特点单个看不能看出问题,但当综合在一起时我意识到,他隐隐有成为“妈宝男”的苗头。
02
相较于爸爸,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性会更高,而这种依赖是一种自然天性。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依赖性会逐渐减少,但前提是妈妈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倘若妈妈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并对孩子大包大揽,那么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就会上升成依恋感。尤其是男孩,会成为一名“妈宝男”。
什么是“妈宝男”?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泛指那些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妈宝男”的生活重心是妈妈,他们会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并认为妈妈说的话就是真理。同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极度地依赖妈妈,会让妈妈帮自己包办一切。
“妈宝男”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身上拥有一些“妈宝”特征,父母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会成长为一名“妈宝男”。
通常来说,“妈宝男”在孩童时期拥有以下特征:很爱跟妈妈黏在一起,拒绝和爸爸接触;很爱在妈妈面前撒娇;爱哭,比女孩还要娇气;和别人交谈时总是将“我妈妈”三个字挂在嘴边;在遇到困难时喜欢找妈妈帮忙;非常听妈妈的话等。当孩子的身上拥有这样一些特征,那么父母需要提高警惕,防止孩子成为一名“妈宝男”。
曾经有社会学家做过问卷调查:什么样的男人最惹人讨厌?其中“妈宝男”从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成为最讨厌的男性类型之首。
那么,“妈宝男”为什么令人讨厌呢?这是因为“妈宝男”的身上有着诸多的缺点:
先前说过,“妈宝男”的重心是妈妈,只愿意和妈妈在一起,拒绝和别人相处。与同龄人缺乏沟通,使得他们很难融入群体,变得不合群。
“妈宝男”遇到选择时会第一时间询问妈妈的意见,而不是自己去思考怎么选择。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大脑长时间放空,就会渐渐丧失主见,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
“妈宝男”遇事时会寻求妈妈的帮助,缺乏挫折和困难的磨炼令其成为温室内的花朵,经不起丁点风雨。在现实之中,“妈宝男”遇到难题时也会表现的六神无主,仿佛天塌了一般,选择轻言放弃。
“妈宝男”缺乏责任感。“妈宝男”是父母一手塑造出来的,比如当孩子做一件事情,还没做或做到一半就放弃时,父母不但不鼓励孩子坚持,反倒主动为孩子的放弃找借口。这会使得孩子变得没有责任感。
最为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妈宝男”都缺乏独立性。因为生活中“妈宝男”极度依赖妈妈,而妈妈也将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这就使得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03
每一个“妈宝男”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尤其是妈妈,给了孩子无尽的爱。然而溺爱孩子,无异于是在捧杀孩子。
父母不想让孩子成为“妈宝男”,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将其训练成一名小小男子汉。对此,我有这样几个建议:
第一,我们可以爱孩子,但是要有原则和底线。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尺度可言的,一旦越过了尺度,事情就会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父母在爱孩子时,要把握好尺度,守住原则和底线。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孩子特别爱吃糖,为了防止她摄入过多的糖分,我会限制她吃糖的数量和时间段,并和她约法三章。当孩子向我撒娇想要再吃一颗时,我一边严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一边搬出与孩子的约定。孩子见我不妥协,自然而然就放弃了。
第二,妈妈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妈宝男”最典型的表现是对妈妈的依赖性强,倘若妈妈能够主动斩断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就能从源头上杜绝孩子成为一名“妈宝男”。
如何斩断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呢?妈妈要学会对孩子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具体一点,就是在生活中不再对孩子大包大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孩子退缩或想要放弃时,不是揽过来帮孩子做,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做。
独立是一种习惯,当孩子独立的多了,就会主动去独立。当孩子建立起独立的意识,就不会成为“妈宝男”了。
第三,在亲子关系中,要加强“爸爸”的角色感。孩子与谁接触的多,就会依赖谁。当孩子与妈妈接触的多,与爸爸接触的少时,就有成为“妈宝男”的风险。然而亲子关系需要讲平衡之道,在一个家庭中爸爸这个角色是不可缺失的,因为爸爸会带孩子运动、带孩子去冒险,这个过程能够让孩子快速地独立起来。
作为妈妈,我们应该要关注孩子与自己的亲密度。一旦过了度,就要适当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增强爸爸的存在感。比如我们可以多在孩子面前说一说爸爸,多给一些爸爸与孩子相处的空间等。随着孩子与爸爸接触得增多,就能逐渐变成一名小小男子汉了。
我们的孩子是否会成为“妈宝男”,这个决定权是在妈妈手上。如果你不想孩子日后成为人人厌恶的“妈宝男”,就要做到不对孩子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