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Q仔是一个帅气的小男孩,他是我朋友的孩子。Q仔的性格从小就有些内向,因为他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习惯躲在妈妈的身后。哪怕有小朋友主动找他玩耍,他也表现得非常抗拒。
随着Q仔越长越大,他的内向也越发严重了,有时候连家都不愿意出。为了使Q仔的性格变得开朗点,我的朋友特意为孩子创造了利于交流的环境,企图用环境来潜移默化地改变Q仔的性格。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朋友给Q仔报了一个小主持人特长班,她觉得小主持人特长班是一个不错的能够让孩子与他人交流的平台,既能够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实际上,孩子体验了一堂课后,就不愿意再去了。不论朋友怎样劝说,Q仔就是不为所动。
这件事被我的朋友当作烦恼倾诉给我,我当时反问她:“既然是孩子的事情,为什么不和孩子商量呢?孩子或许有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我的朋友,并不是只有小主持人特长班能够为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其他的特长班也能够为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因为任何一个大环境都不会缺乏交流的机会。但我们让孩子融入大环境并主动去交流却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孩子必须要先喜欢上这个环境,所以选择何种环境的权利应该交到孩子的手上。
朋友回到家后,她问Q仔想要学习什么特长?Q仔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很有主意,他想去学平衡车。
后来,朋友送孩子去学平衡车了。在学习平衡车的一年里,Q仔的性格不仅外向了很多,他也学会了坚强与独立。因为在学习平衡车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次的摔倒,遇到很多的困难,而他每一次都勇敢地爬起来。勇敢地去面对困难,都代表着他坚强了一分,独立了一分。
02
真正的独立,除了在生活上独立外,思想上也需要独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训练孩子生活上的独立能力,忘记了锻炼孩子思想上的独立,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孩子的事情上不与孩子商量,直接帮孩子做主。
我接触过很多父母,他们在孩子的事情上不与孩子商量的原因无外乎是“为了孩子好”。因为在父母看来,孩子是缺乏人生经验的,而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走过的路还要多,父母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做下的选择能够让孩子少走很多的弯路,这就是为了孩子好。但事实上,父母所谓的为孩子好,真的有为孩子好吗?显然并没有。
父母长时间直接帮孩子做决定,会令孩子变得没有主见。我们需要知道,人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机械,转动的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转动得越少,大脑“生锈”之下,思维也就越迟钝。我们事事帮孩子做决定,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转动大脑的机会,而迟钝的思维会令孩子变得没有主见,难以做出选择。一个没有想法、优柔寡断的人,在未来是很难被委以重任的,这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
父母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不和孩子商量,也会让孩子性格、心理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在他的事情上不与他商量是对他的一种看轻与忽视,当孩子将这个想法根深蒂固后,心理上会变得敏感脆弱,性格上也将变得孤僻内向。
此外,父母在孩子的事情上直接略过孩子做决定,何尝不是一种强势的表现。父母表现得越强势,孩子就越发胆小懦弱,最终变成人微言轻的存在。
03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当有人枉顾我们的想法,擅自帮我们做决定时,如果决定与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那倒还好;一旦做出的决定与我们的想法南辕北辙,我们必然会感到恼怒,心生抗拒。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当父母做的决定与孩子的想法过于悬殊时,他们也会难过。所以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不要擅自帮孩子做决定,可以和孩子商量一番,听一听他们的想法,没准他们的想法也很棒。
在和孩子商量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既然是商量,那么参与的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所以父母不要只顾着自己说,也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他们被父母尊重,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要打断孩子说话,积极给予孩子回应。当孩子在商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后,那么他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商量的话题,考虑问题时也会更加全面。
第二,父母与孩子所处的角度不同,那么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不同,所以在商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那么到底听谁的呢?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强势地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而是应该讲道理去说服对方。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讲道理来说服我们。当商量的结果达成一致后,才利于后面的执行。
父母需要明白,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机器人,可以任由我们操控、听我们指挥,他们是一个独立存在、有血有肉的个体。所以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一定要和他们商量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