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个在深圳和天津都待过的网友认为,深圳与周边的珠三角粤语城市很不同,是普通话的一块飞地。他觉得,深圳实在是个北方城市,就如同天津是个南方城市。
《读者》有篇文章,讲天津其实是个方言孤岛,天津话和周围地区的方言差异很大,文章作者推测这与天津的首批建城者有关。明初天津建城的时候,天津三卫是军事重镇,按编制驻军近2万人,所以建城者主要是军人以及随军的军属。而这些军人主要是南方来的江淮人士,很有可能大多是朱棣家乡的安徽人,这些南方人在天津世代定居下来,成为天津城建城之初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居民。天津城由此在文化基因和气质上是一座地道的南方城市。后来,天津“南方城市”的秉性和气质的养成,还离不开李鸿章的淮系军队对天津的经营。当时淮军领袖李鸿章的职务主要是直隶总督,驻地就在天津。天津城拓荒者可能就以安徽人为主,而清晚期又迎来李鸿章这个安徽人和他带来的一群安徽人,迎来了李鸿章在天津的造城运动。袁世凯是河南人。他在小站练兵的时候,手下最初有约1万人,这些人主要是从淮军转化而来的。所以北洋系内部分直系和皖系,直系就是袁世凯自己家乡的班底,皖系就是传承下来的安徽人老班底,段祺瑞就是北洋系的皖系代表。袁世凯与段祺瑞是“亲家”,在天津这个南方城市立足,袁世凯需要通过段祺瑞团结南方人。天津历史上曾被诗人称作小扬州:“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明月小扬州。”清时蜀人张船山入津,见津门胜景,便想起当时富甲天下的扬州,便用扬州来喻天津,将天津唤作小扬州了。天津的城市气质,与扬州、上海确实更为相似,天津还是北方唯一有妈祖庙的城市,天津天后宫是世界第二大妈祖庙。
深圳也有一个类似的建城故事。当年的深圳镇,原住人口不过3万人,成立经济特区之后,迎来的第一批外来建设者和定居的移民,是2万集体转业的工程兵。这些工程兵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成建制的部队原驻地是上海、天津、唐山、沈阳、本溪、锦州、鞍山、汉中、西安、安顺、荆门、郑州、襄阳等地,所以北方人的比例比较大。如果按照一个工程兵组建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均规模算下来,这第一批移民就是6万人,是深圳3万原住民的2倍。而在此之后,全国各地的追梦人带着淘金梦到深圳打拼并且扎根,让最初3万人的小地方变成了上千万人的大都市,后来普通话通行,这里成了一座北方城市。
按照广东人把广东以北都当作北方的习惯,深圳这座移民之城自然可以说是北方城市。而如果严格定义北方城市,就是秦岭淮河以北谓之北方的标准,说深圳是个“北方城市”也是可以的。前面说到的工程兵群体,以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北京的特殊联系,都可以资佐证。再看看深圳那笔直阔气的街道,和北京很像,与广州和香港则有很大的不同。深圳学香港的地方很多,深圳学北京的地方可能更多,只不过没人太过关注罢了。深圳是北京某个维度的一个镜像。这个维度,指的是现代化的、资本化的北京,或者说是中关村的北京、国贸的北京。当然,深圳相对北京,少了些温和与思考的学院派气息,而多了几分野蛮直白的商业气质。不论怎样,这些都给深圳赋予了某种北方的、理工科式的男性气息,亦使得深圳与北京之间,架起了某座青年人才成长的桥梁。
求学在北京,工作、创业在深圳,这是很多年轻人愿意做出的选择。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向里,第二选择的城市便是深圳;清华、北大和东北的哈工大,也都主动将研究生分院落户深圳。深圳,是异乡人的第二故乡。
深圳虽然在广东,但她的毛孔和呼吸中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并不属于地道的岭南文化。深圳人看春晚;爱面食,无酒不欢,讲究排场,为人粗犷豪放;遍地都是北方菜,满城都讲普通话。深圳在南方,她的DNA却很像北方,深圳是中国最南方的北方城市,是中国北方文化在南方的“飞地”。
深圳南人北相,会不会永远是这样?这也很难说。“深圳没有流行色。”在短短40年里,全国各地人才,携带着千姿百态的人文特点一并涌入深圳,形成了百花齐放的鸡尾酒式的“新深圳文化”。这种混杂交融的文化,目前还处于相互融入、相互“搅拌”的阶段,现在说“沉淀、定型”还为时过早。今天,深圳说普通话的人口占大多数,北方文化占主导地位,这是事实。但是许多原来“每食必辣”的北方移民,也逐渐摆脱了对辣椒的依赖,慢慢适应了广东的气候,学会了广东话,喜欢像广东人一样上茶楼“饮茶”,这也是事实。定居深圳的北方人,其后代在广东土生土长,会不会自然成了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客家人,古时自长江中下游迁徙而来,是中原人。可是现在,哪个客家人还会说自己是北方人呢?哪个广东客家人不承认自己是广东人呢?
(本文根据网络讨论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