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游乐场游玩,期间路过一家冰激凌店。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吵闹着要吃冰激凌,可能是担心孩子吃坏了肚子,那位妈妈非常严厉地训斥起来:“你怎么总惦记着吃零食?刚刚吃过果冻,怎么又要吃冰激凌!整天就知道吃零食,嘴巴一刻也闲不住,吃得又胖又笨,没人会喜欢你!”
听着听着孩子就大哭起来,歇斯底里的。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想抱一抱那个小姑娘,因为这样的批评实在太伤人了。这位妈妈不仅仅批评孩子吃冰激凌的这个行为,同时还上升到对孩子本身的批判,批评孩子“整天就知道吃零食”“又胖又笨”“没人喜欢”,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显然这已从“对事”上升到“对人”,是批评的大忌。
“对事不对人”,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句话。“事”指具体的行为、事件,“人”指事件所涉及的当事人及其人格、人品等因素。“对事不对人”是指在批评别人时,只能批评对方在特定的行为、事件上没有做好,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格、人品等问题,否则容易让对方反感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朋友王浩结婚五年了,但家里总是搞冷战,夫妻关系越来越冷淡。
王浩忙于工作,一时将妻子的生日忘了,再三解释妻子都不听,还说:“你根本就不是忘了,你就是不爱我,爱我你就不会忘。”于是,冷战开始了。
妻子几天都在加班,回家后没有收拾房间,王浩看到这个情形,说:“你整天都在干什么?你心里就没有这个家?哪个做媳妇的看到家这么乱不知道收拾?”于是,冷战开始了。
婆婆来家住几天,妻子将饭做得咸了点,王浩说:“你不知道老人晚上不能吃太咸吗?如果是你妈你一定不这样,你就是心里没我妈,没有这个家。”妻子委屈,婆婆生气,冷战开始了……
王浩也纳闷:为什么我们总是冷战?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之所以会引起不愉快的“冷战”,缺少的就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劝导原则。东扯葫芦西扯瓢、陈芝麻烂谷子拼命翻,只会给别人造成一种“针对人”的错误认知,不但达不到批评的目的,不能解决当前的事情,还会让彼此情绪失控,矛盾升级,关系恶化。
“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解决不了呢?”
“你看你怎么就不长记性?”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可以出错,你怎么不用心?”
“为什么总是迟到,你怎么这么懒啊?”
……
这类的话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听到,受到这样的批评时你心情如何呢?不用说,对于一个已经犯错的人来说,听到这些话时会很伤心的。
我很喜欢一句话——“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出自法国学者伏尔泰之口,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哪一件事有错就指出是哪一件,哪个环节有问题就说哪一个环节,哪怕你对别人的观点和做法持否定态度,你也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一个人。
多年前,我在打印公司宣传册时不小心错了一个数据,结果导致一批宣传页需要返工重印,不仅延误了工期,还导致公司损失不少。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批评了我一顿:“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做什么事情必须要细致,丝毫不能马虎,毕竟一个细节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如果你当时多检查一遍,我们现在就不会这么麻烦”“如果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你主动辞职”……
在这里,老板一句话都没有否定我这个人,也没有进行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所以虽然我挨了批评,但也被批得心甘情愿。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与老板在电梯口相遇了。当我赶到电梯口时,老板已经上了电梯,我本来想躲着老板点,打算走步行梯,但老板发现我时亲切地打了招呼,还笑着为我摁了电梯开门的按钮。
上电梯后,我壮了壮胆子,问:“老板,因为我的不小心导致公司损失了这么多,您昨天还那么生气,今天怎么对我又这么亲和?”
老板笑笑说:“你造成的损失是因为工作失误,但昨天我们已经分析了错误原因,以后避免出现就可以了。再说了,你的工作能力我还是认可的,为什么要给你脸色看?”
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后心理本就会有很大负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就事论事,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这位老板是真正的大将风度,他没有因为我工作上出现失误,便认定我什么事也做不好,以后也不会重用,而是针对当前所发生的问题,做到了就事论事,这样的批评让别人接受自己所犯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而且无怨无悔,并且对你感激不尽,这才是说话的高手!
据我观察,人们常会对那些“对事不对人”的人投以赞许的目光,而将鄙视留给那些“对人不对事的人”。接下来如何做,相信大家心中有数。